返回
阿和个性网
菜单
个性网名 游戏网名 游戏名字 个性说说 个性签名

王阳明心学名句【87句精选】

来源:个性说说 发布时间:2024-04-21 13:09:52 点击:59次
首页 > 个性说说 > > 王阳明心学名句【87句精选】

王阳明心学名句

1、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心学名句)。

2、首先,我们讲到了,王阳明前半生的人生轨迹,一个性格跳脱的年轻人,如何坚定论道决心,悟出知行合一的真妙。从求知到悟道,这个过程坎坷多磨,内心和现实备受冲突。他经历过当众廷仗、下狱待死、流放南蛮等等挫折,最终悟出“知行合一”的真谛。

3、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知道善知道恶是一种良好的知道。有好的作为及去掉恶行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理解。

4、与此同时,某些朝中重臣却对王阳明嗤之以鼻,他们陷入一种矛盾的旋涡,一方面,需要王阳明的不世之功去平定战乱,另一方面又忌惮阳明心学思想,担心朱熹理学正统思想会找到侵袭,担心自己会坠入“魔道”,所以一味排挤打压他。(王阳明心学名句)。

5、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守仁

6、大意: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7、 比如服侍父亲,不会去父亲身上追求个孝之理;侍从君主,不会去君主身上追求个忠之理;交友治民,不会去友的身上、民的身上去追求个信与仁的理。这些理都只在此心,因为是心即理的缘故。

8、 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若是那一团血肉,如今已死的人,那一团血肉还在,缘何不能视听言动?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

9、10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10、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11、“诚”有从工夫上说的。诚为心之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工夫。

12、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13、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14、人须是知学。讲求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15、知行问题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十分古老的命题。中国哲学天生具有实践品格,所以求知问学与道德践履,就成了一对既相辅相成又彼此冲突的概念。用《中庸》里的语言表述,知又称为“道问学”,行又称为“尊德性”。理想的状态当然是二者不可偏废,但在具体的修学实践中,学人经常会顾此失彼或者是此非彼。朱熹和陆九渊就曾在这个命题上分歧巨大、争执不下:朱熹强调“道问学”,即以求知问学作为人格完善的前提;陆九渊强调“尊德性”,即以体认本心作为圣贤之学的关键。到了王阳明的时代,历史无疑赋予了他整合二者并且超越二者的使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命题:“……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传习录》卷上)

16、译文:人事物将来的好坏成败都有其外示毫末征兆。如同看到一片叶子的飘落,就可以推知秋天的来临;看到低洼地里的水冻结成冰,就明白数九寒天到了。

17、金玉满堂,久而不知其贵;兰蕙满庭,久而不闻其香。故,鲜生喜,熟生厌也,君子戒之。

18、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19、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0、“凡人智能相去不甚远,胜负之决,不待卜诸临城,只在此心动与不动之间。”

21、释义:世间的道德伦理,是非善恶的分辨能力,我们天生就具足,都有,而不是要去外面格物求取才能获得。

22、(解读) 精神、道德、言语、行动,大多以收敛为主,向外发散开来是不得已而为之,天、低、人、物都是这样。

23、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王阳明南下广西的路上,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接待。在江西广信,他的弟子蜂拥而至,就连远在贵州的信仰者都跑来向他求教心学大义,由于弟子太多,有些人还见不上王阳明的面;到了当年平定宁王的南浦,曾受他恩惠被解救出水火的老百姓也都簇拥着他,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只因百姓们想看一眼他们的人生导师;到了南昌城,前来的百姓近乎疯狂,未经当地政府同意,就自发地带着水果和刚出炉的主食,出城列队迎接王阳明。

24、人生启迪: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25、大意: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2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7、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28、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29、译文:能清楚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的人,是聪明人;能在看到自己弱点的同时改正并战胜这个弱点的人,是真勇士;自暴自弃,怀疑自己的潜能的人,是将长期卑下的精神和灵魂;相信自己,自强不息的人,终将获得胜利和无比的成功。

30、良知人人皆有,圣人只是保全无些障蔽,兢兢业业,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学。

31、原文:大凡朋友须箴规指谪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32、道理人人会讲,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从心上用力,砥砺出不偏不倚、动转得势的强大心灵,即使做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动作也会走形。毕竟相由心生,情随事迁。

33、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34、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王阳明

35、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王守仁《王守仁》

36、原文: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耳。

37、关键词义:体:本也;根本、本来。心之体:心的根本,心的本来。

38、诗的开篇便仪态潇洒,表现了世间荣辱,淡然处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后来解放了无数人的心灵,打破了数百年来理学家对人性的钳制。但要解放世人,首先就要解放自己。他说,海上的风起云涌,巨浪滔天,只要心不为所动,那这点风浪又能算什么呢?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自己原本就没放在心上;世间的万物变化,也不过似浮云掠过长空,根本就不会在心中留下痕迹。这种心境的超越,是完成了人与自我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他既反映了王阳明刚毅无畏的品质,也反映了阳明心学“戒慎不睹,恐惧不问,养得此心纯是天理”的观点。有了如此境界,在诗歌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抒发此时的心里感受——

39、10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40、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的儿子。

41、(解读) 人心是天渊。心的本体无所不容,本来就是一个天。只是被私欲蒙蔽,天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心中的理没有止境。本来就是一个渊。只是被私欲窒塞,渊的本来面貌才失落了。如今,一念不忘致良知,把蒙蔽和窒塞统统荡涤干净,心的本体就能恢复,心就又是天渊了。人的心,性与天原为一体,天所包含的一切也同时是心所包含的一切。天的属性就是人心中的本质的内容。所以,心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知的本体——天也就只有一个。

42、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守仁

4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44、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45、 就像我们看电影,屏幕上是情节起伏跌宕的故事、语音动作接续发生,而实际只是一张张底片快速连续播放的结果。

46、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47、王阳明表面看上去弱不禁风,但他的“花花心肠”却非常多,在打仗中,王阳明从来不和敌人正面交锋,他总是声东击西,和常人的思维不经常把敌人搞得头昏脑胀。另外,王阳明在作战中还比较喜欢出阴招,不按常理出牌。

48、 总有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王阳明则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东西、珍贵的品质。

49、(解读) 可贵之处不在于没有过错,而在于能够在犯错之后虚心接受并改过。人都会犯错,但一定要善于改过。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孔子盛赞颜回“不贰过”,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对于别人的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我们也要懂得宽容。

50、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1、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52、原文: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53、王阳明人生的最后两年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一方面,他的心学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信徒之多引人咋舌;另一方面,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已经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

54、那么久而久之,自然就把自己耽误了。人心不正,则事事不正,处处都会耽误自己。其中的值与不值,一目了然。

55、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6、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57、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8、 各位要认识到我的立言宗旨。我今天说一下“心即理”是什么意思,只因为世人将心与理一分为二的缘故,这就有许多学术上的弊病。

59、 没有人的一生是顺风顺水的,圣人王阳明也会有痛苦纠结,但是面对这些“懊悔”,一定要懂得放下,你越在意,心里就越乱,整个人反而被情绪控制。

60、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

6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62、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

63、谄谀逢迎之辈,君子鄙之。何以货利而少舛?上之需也。

64、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65、黄奇帆:人生和事业就是一场不断的重组...(附新书推荐《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66、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67、今人于吃饭时,虽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宁,只缘此心忙惯了,所以收摄不住。

68、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69、译文:谋定而后动之理。我们在社会上看到的人中,有些人有胆量做事却没有远见卓识,所以无论做什么都只是惩一时匹夫之勇,也许能成功一两次,可是最终看来还是失利的时候多;还有一些人他们很有见识,可是对他们自己所认识到的事情却心生胆怯、无从发挥见识,于是,这些人也顶多是说过就算,到头来没有任何作为;那些看准了好时机,有了稳固的认识和意志,然后经过精心筹划,徐图成事的人最终可成就大业。

70、“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王守仁《传习录》

7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72、王阳明始终认为,一个傲字,是人生所有大病的根源。为人子女的,如果骄傲自大的话,对父母肯定不孝顺;为人属于的,如果骄傲自大的话,就肯定不忠诚。一个人骄傲自大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个人所有恶劣品质中最恶劣的一种。

73、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7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75、感悟:王阳明这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你为什么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总是容易三心二意开小差?不是那些让你分心的人和事的问题,你的注意力不集中也不是主要,而只是你的心不够定、志不够坚,这才是根本。

76、(解读) 虚灵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一种朦胧,混沌与原始的状态。从人的角度来说,虚灵指人的返璞与归真,体现出一个人人的真,善,美,它多以一种境界,风格而存在。在王阳明这里,虚灵大概与良知意思相通。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心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或者说“致良知”状态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达到非常寂然、专虚静的时刻,那么万事万物的道理就会自动显现。所以说,心外没有理,心外没有物。一切外求者,都是在缘木求鱼。

77、王阳明曾说:“不求日增,只求日减。”其实,他的这个观点和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观点殊途同归。这两位圣贤都认为,在做人的道路上,每日都应当减少内心的欲望,当人的贪欲一点点减少的时候,才会渐渐进入一种顺其自然的潇洒境地。

78、 苏格拉底也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站在时间的维度看人生,人生是一条由时间组成的单行线,曲曲折折,蜿蜒盘旋,其轨迹杂乱无章,但不会有任何一个点相同、重合、交叉。

79、为了让弟子们深刻理解他的心学,在赣州时他写下了《大学问》一书。《大学问》是心学入门课,是王阳明从心学的角度重新解释了儒家经典《大学》。他在《大学问》中说:“良知是件法宝,使用它不需要任何繁琐的程序,也不需要任何咒语,只要你按它的意思行事,就是最好的使用方式。”这是王阳明告诉我们的一个终极真理,用王阳明的话说,这个道理不是我告诉你的,它其实就在你心中:天下一切事,都是你良知的事。

80、良知是心之本体,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81、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82、“傲”与谦虚相反,与人交往不屑与人为伍,学习上蔑视他人,似乎自已远远超乎于知识之上。所以,阳明先生告诫人们:“谦为众善之基,傲为罪恶之魁。”

83、王阳明: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84、 总有人感叹人心险恶,可王阳明告诉我们,哪怕是罪恶滔天的罪犯,心中也是有良知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他们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感化。这就是慈悲。

85、感悟:朋友犯了错误或者遇到难处,本就心里懊恼痛苦,规劝其实没什么用处,指责更是雪上加霜,无疑是在伤害朋友、毁灭友情。只有开导和鼓励,才是最有情有义的做法,才对朋友真的有用。所谓患难见真情,王阳明告诉我们的是基于人性和情义的交友之道。

86、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上一篇:骂人最狠毒最气人的话【23句精选】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个性说说

  • 描写诸葛亮的名言名句【59句精选】
  • 顾城名句经典语录【92句精选】
  • 王阳明思想【93句精选】
  • 名言名句摘抄赏析【74句精选】
  • 唯美宋词名句精选【88句精选】
  • 经典名句大全人生哲理诗句【28句精选】
  • 教育家的教育名言名句大全【30句精选】
  • 金庸武侠名句集合【55句精选】
  • 赞美庄子的名言名句【40句精选】
  • 帮助名言名句大全【87句精选】
  • 关于清明节的名言名句英语【81句精选】
  • 激励名言名句优美句子摘抄【70句精选】
  • 激励名言名句大全图片【44句精选】
  • 爱迪生的名言名句天才是百分之一【25句精选】
  • 夏茗悠经典名句【81句精选】
  • 读书感悟的名言名句【18句精选】
  • 个性说说相关栏目

    推荐个性说说

  • 男人调侃女人的歇后语【12句精选】
  • 又痞又坏幽默的句子【25句精选】
  • 又辛苦又没赚到钱的说说【100句文案】
  • 西安城墙发朋友圈【100句文案】
  • 彩票中奖的心情说说的句子【文案100句】
  • 一年就这样过去了短句(一年就这样过去了短句文案134句)
  • 春天去烧烤的朋友圈说说【文案100句】
  • 成语大全50000个解释【57句精选】
  • 最新个性说说

  • 王阳明心学名句【87句精选】
  • 骂人最狠毒最气人的话【23句精选】
  •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下一句【71句精选】
  • 发朋友圈厌恶一个人【42句精选】
  • 表示时间飞逝的成语【44句精选】
  • 2022新年朋友圈配图九宫格【38句精选】
  • 用繁华和车水马龙造句【69句精选】
  • 一年级小朋友新年贺词【40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