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俗语:"木匠屋里三脚凳,卖油娘子水梳头。"
2、不时不食|吃腻了苏州城里的面馆,你何不试试这家
3、这故事是我造出来的,但苏州人做人家一向是有历史渊源的。出生苏州贫农家庭的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就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入朝为官依然如此。一次,范仲淹的儿子准备举行婚礼,想以罗绮做幔帐,再买两件好些的衣服,谁知这事说给范仲淹听,范仲淹竟然说其是奢侈浪费,坏了家风。在范仲淹的坚持下,儿子的婚礼办得十分俭朴,既没购置贵重的物品,也没举行奢侈的婚礼,使范家节俭自守的家风得以维持。
4、 明代文学家、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田艺蘅著有《留青日札》,记述明代江浙地区社会风俗、艺林掌故等。其中写道:“俗名竹饭器曰筲箕。又筲箕或作稍箕。”筲箕是民间用来淘米、盛饭的扁(圆)形竹筐,一般用细竹篾丝编织而成。也有箩状的,称为筲箩。袁枚先生上文中的“使水从箩中淋出”,便是筲箩。苏州人分得更细。淘米用的,叫作“淘米筲箕”;盛饭用的叫作“饭筲箕”。我见过的筲箕多为形状圆鼓鼓的竹篮子,比普通竹篮要紧密些,上面还有一只盖子。记得我小时候,奶奶拿着淘米筲箕在家后门河滩头淘米,溲溲作响,其声悦耳。回来后再用清澈的深井水过一下,烧出来的饭真是香啊。 过去家中没有冰箱,苏州人晚上或早晨要吃泡饭,于是中午饭烧得多一些,放在“饭筲箕”中,高高挂在阴凉通风处,就不会馊了。由于饭筲箕是荡空悬挂的,苏州人便有一句埋怨人的俗语:吃了荡空筲箕饭了。就是形容某些人不劳而获,不干活吃现成饭,或者做事不脚踏实地。
5、意思是自己的东西哪怕不如意,总是觉着比别人的好。例如:奈写的文章么,总归觉着好个哦,瘌痢头儿子自家个好哦。
6、看别人做事很容易,可自己做起来,远不如别人。
7、 先就粗者言之。饭之大病,在内生外熟,非烂即焦;粥之大病,在上清下淀,如糊如膏。此火候不均之故,惟最拙最笨者有之,稍能炊爨者必无是事。然亦有刚柔合道,燥湿得宜,而令人咀之嚼之,有粥饭之美形,无饮食之至味者。其病何在?曰:挹水无度,增减不常之为害也。其吃紧二语,则曰:“粥水忌增,饭水忌减。”米用几何,则水用几何,宜有一定之度数。如医人用药,水一盅或盅半,煎至七分或八分,皆有定数。若以意为增减,则非药味不出,即药性不存,而服之无效矣。不善执爨者,用水不均,煮粥常患其少,煮饭常苦其多。多则逼而去之,少则增而入之,不知米之精液全在于水,逼去饭汤者,非去饭汤,去饭之精液也。精液去则饭为渣滓,食之尚有味乎?粥之既熟,水米成交,犹米之酿而为酒矣。虑其太厚而入之以水,非入水于粥,犹入水于酒也。水入而酒成糟粕,其味尚可咀乎?故善主中馈者挹水时必限以数,使其勺不能增、滴无可减,再加以火候调匀,则其为粥为饭,不求异而异乎人矣。(清·李渔《闲情偶寄》·饮馔部·谷食第二)
8、欢迎知青朋友,欢迎老年朋友,热情参与,踊跃来稿。
9、阿爹是爷爷的意思,阎王的爷爷,分明是老鬼了。在苏州话里,老鬼是指对某事相当熟悉,或是指
10、说个具体例子吧,以前我们苏州人常用的钢精锅(铝锅),轻巧方便,导热性又好,且不易碎裂,但铝锅耐热耐腐性较差,锅底更是容易烧焦烧穿。会过日脚的苏州人,不管经济条件好坏,锅底坏了都不舍得扔,让白铁匠换个锅底继续使用。那时到别人家屋里去看看,几乎都有换过底的铝锅斜挂在墙壁上,且不止一两只呢。
11、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2、苏州话里囡妩就是女儿的意思。女儿看来真是泼出去的水了,来娘家拿点东西,都被当强盗了。
13、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
14、苏州园林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居,取古人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清乾隆《狮子林得句》释义:谁说今天不比昨天好,才知道这座城市中还有苏州园林的狮子林这个地方。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
16、折扇形状的花窗,透漏出窗外池水的涟漪,映着墙边盛开的腊梅,隐隐约约可以猜度那香远芬芳的清雅,正弥漫小园的香径。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林和靖的诗句:“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梅影向晚的诗句,或许更适合雪后的园景,诗情画意臻于审美情趣的极致,朔风吹送馨香馥郁,萧萧的风声带着醉人的香气,似乎是江南雪冬的专利,北方是看不到的。俗语说“极视听之娱”,融合了视觉美感与听觉美感,在此还有嗅觉的美感,再加上朔风扑面激灵,真可进入灵台空凈的清明境界了。
17、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苏州百货站工作时,业务部门的同事有本事弄到“赤膊”的庆丰牙膏。所谓“赤膊”,即没有纸盒包装的牙膏,四支庆丰只要一元钱,质量和两角七的完全一样,这在外面是买不到的。所以业务部门有时会从上海拖来几箱,单位同事大家分分。记得我有一次一下子带回家八支庆丰,受到了节俭惯的父亲的赞赏,说我会过日脚。
18、“乘艇游湖,夜幕慢慢垂下,白天的金鸡湖正在变换面容,换上夜礼服,从远处走来,时空在变幻,无限的迷人与风华即将被夜幕带走,但最惊艳的面容将会在夜幕中展现。”这是金鸡湖游艇上的一位导游描述的游艇流光,船游金鸡湖,看的就是湖光夜色,还有两岸的璀璨灯火,从月光码头出发,尽情地环湖游一圈。
19、古镇水上游,最有滋味的应该是水巷游了,小船在古老水巷穿行,一边听着船娘船歌清唱,一边可欣赏“小桥、流水、人家”如画的古镇美景。如果选择万三财运水上之旅,沿路还可以寻觅巨富沈万三发财致富历史传说,两岸是绿树红花,鸟语花香,恍若隔世的江南水乡桃源生活。
20、史载于1086年的周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内。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21、在苏州园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诸园之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由于其布局紧凑,手法得宜,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全园面积约九亩,东西狭长。
22、 袁枚先生在《随园食单》的“饭粥单”中,一是写饭,二是写了粥。他说道: 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腻如而后谓之粥。尹文端公曰:“宁人等粥,毋粥等人。”此真名言,防停顿而味变汤干故也。近有为鸭粥者,入以荤腥;为八宝粥者,入以果品,俱失粥之正味。不得已,则夏用绿豆,冬用黍米,以五谷入五谷,尚属不妨。余常食于某观察家,诸菜尚可,而饭粥粗粝,勉强咽下,归而大病。尝戏语人曰:“此是五脏神暴落难。”是故自禁受不得。(清代·袁枚《随园食单》·饭粥单)
23、得了实惠,非但不懂得感谢,还要挑别人的毛病。
24、苏州园林耦园耦园,地处娄、相二门间的小新桥巷,全园布局,颇为得法。黄石假山作为全园主题,堆叠自然,位置恰当,陡峭峻拔,气象雄浑,为苏州园林黄石假山中较为成功的一座,此园因在住宅东西两侧各有一园,故名耦园。
25、苏州俗语:"太湖里不死,死勒央(阴)沟里"。
26、这句话是造园专家陈从周提出的。从全国范围看,苏州古典园林在风格上独树一帜,为文人写意式园林的杰出典型,今保存者为数最多也最完整。
27、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28、的油也顾不上给。看来,对于忙忙碌碌的普通市民来说,事业、家庭很难
29、要过好日脚,就要当好家。苏州女人比较会当家,所以苏州男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家主婆”,意思是家里主管过日脚的老婆。小桥细流水,平平淡淡,苏州人家过日脚就像门口流淌的千年小河。在苏州人心目中,平平安安的日常生活,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恩恩爱爱快快乐乐是过日脚,勒紧裤带磕磕碰碰也是过日脚。老苏州人经常会讲:“扳扳指头勒过日脚啊”,意思就是要勤俭节约地过日子,这是“过日脚”的另一层意思。
30、 古时候,苏州人吃饭主要也是米饭及米粥,当然还包括一些面食,比如面条、馄饨、馒头等等。但是,古代苏州人的主食还是米饭或粥。清代学者袁枚在其《随园食单》中写道: 粥饭,本也;余菜,末也。本立而道生。(清代·袁枚《随园食单》·饭粥单)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