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稿:120156131@qq.com,注明“原创” 商务合作QQ120156131
2、(1)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美不胜收在秋天文中的含义)。
3、示例二:《朝花夕拾》——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文集以记事为主,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富有诗情画意,有强烈的感染力。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4、
5、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0%,较2016年的2%上升了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
6、(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7、暇:空闲;不暇:没有空闲,来不及。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来形容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还有形容花的种类繁多看也看不过来。
8、教材回顾。(1~5题每空0.5分,6题4分)
9、B.分享经济一方面带来了产品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0、任元受①事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②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③之入幕。元受力辞④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11、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12、滕王阁修建在重峦叠嶂之间,因地制宜,美不胜收,是四大名楼之一。
13、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4、贫贱但不卑贱—— ▲ —— ▲ —— ▲ ——越老越有用。
15、任元受侍奉母亲孝顺到了极点,他的母亲年老,生了很多病,他从未离开过母亲身边。元受自己说:“我的老母生病了,她生病的由来,要么是饮食上的,要么是天气原因,要么是讲话太多了,要么是情绪波动太大了。我都早晚都侍奉在边上,没有任何细微的地方是我考虑不到的,母亲的五脏六腑的各种问题我都能看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用等到切脉之后才知道,所以我用药都必定会生效,即使是名医也比不上我。”张魏公当都督的时候,想要征辟他到自己幕中。元受坚决推辞道:“我正在侍奉我的母亲,假如我得到了一个可以使人长命百岁的神丹,我一定拿来献给我的老母,不会拿来献给您。哪里还能舍弃老母而来参与您的军政之事呢?”魏公叹息着答应了他。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18、⑦刘禹锡在《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直接赞颂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9、展览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近义词:应接不暇,目不暇接,柳暗花明,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反义词:不堪入目,丑陋不堪美不胜收的出处:清·曾朴《孽海花》:“清词丽句;觉得美不胜收。”美不胜收造句:九寨沟的自然风光美不胜收,是旅游的好去处。
20、 17“你吹笛子,能使我知道很多东西的形状和颜色,简直像看到了一样。”
21、澄——( )——( ) 桃——( )——( )
22、第( )段:描写了 ,表现了 。
23、示例: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的夜景观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24、想知道“粉妆玉砌”的“妆”念什么音,可先查部首(),再查去部首有()笔。要知道“妆”是什么意思,可先查音序(),再查音节()(4%)
25、(1)我寄愁心与明月, 。
26、 21他们两人已把身受的痛苦化为仁慈。因为悲痛在心灵深处造成的创伤,能增强一个人的体会与体贴他人之心。
27、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是个惹人情思的季节。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初一年级语文组借秋景抒秋怀,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抒发了对这个给予人收获和憧憬的季节的情思。
28、不能,结构上:为下文写野趣作铺垫;写法上:与下文写野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心情的变化。
29、 19“你瞧,对吧?”老太太说,“你如果不是孤儿,也许就不能领悟盲人的苦处。只有真正了解别人痛苦的人,才能为别人做美妙的事。你十七岁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爱惜。你大声呐喊,说你要的根本不可能得到,根本就不存在——可是后来,你自己却有了慈悲之心。”
30、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