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战国屈原《离骚》
2、白话译文:这些都是我心中最美好的理想,就是死了我也不后悔。
3、而在接下来的叙述中,诗人采取较为抽象的表述方法,“我好想找谁,说点什么/我怕他,听到后想太多/我怕她,知道后问很多/我怕他们,过多担心我”诗中的“他”和“她”究竟是谁?是父母,还是妻子,或是女友?或是男友?诗人并没有专指,或者明确定义,而是留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屈原写了哪些爱国诗)。
4、 文天祥不仅诗南宋末年的文学家,也是民族英雄,他的诗作《过零丁洋》是一首非常有名的爱国诗,诗人在全诗中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还有视死如归的一种大无畏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千古名句。
5、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中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6、“庄子和屈原是同时代的人,庄子比屈原大一点。二位都是文学泰斗,一个站在散文哲学的高峰,一个站在诗歌辞赋的源头。二人还有共同点,都很浪漫、清高,而且都很孤傲!”
7、译文:我只怨君主啊!你是这般无思无虑,始终是不能明察我的用心。
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9、屈原看到后很害怕,就告诉父亲自己不到学宫读书,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这会先生正好出来了。就这样,屈原拜见了先生,从此就在学宫读书了。在学宫里读书,屈原最聪明,很听话,也很用功读书,写的文章总是受先生的称赞。
10、五言绝句起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汉族民歌影响。它的出现比屈原晚。
1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12、“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带兵攻破楚国都城郢都,纵兵烧杀抢掠,生灵涂炭,顷襄王逃亡。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写了《哀郢》、《天问》!之后,他觉得自己的国家被亡,希望破灭,莫足为美政,也就从彭咸之所居了。”
13、九篇《九章》,诗名有《惜诵》、《涉江》、《怀沙》、《思美人》、《惜往日》、《哀郢》、《抽思》、《橘颂》、《悲回风》。
14、译文:世界上的人都是污浊的,惟独我干净、清白;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人清醒。这是一个比喻,比喻说在乱世中,大家都沉沦里面不明是非,只有我一个人看的清现在的局势。
15、屈原虽壮怀激烈,投江殉道,可留下了极其经典的光辉诗篇。
16、我知道屈原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因为端午节一直流传下来了,连同屈原“上下求索,九死不悔”的精神一同流传下来了!
17、在一首诗人早期创作的,题为《短暂失忆》的小诗中,诗人立足社会底层视角,借用了加班加点打工人的身份,展开似梦非梦的内心独白:“我好像,想要说点什么/我忙着,忙不完的工作/我过着,不好过的生活/我好像,不应该说什么”这样的诗行,不正是许多社会底层打工群体,平时加班加点的真实感受吗?不仅在深圳,甚至在北上广,乃至许多发达城市,只要是身处社会底层的打工群体,似乎都身处于这种加班加点的奋斗状态。
18、一日屈原行走在江滨,披头散发,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嘴里念念有词。
19、渔父听完,莞尔一笑。唱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不再理会屈原,离去!
20、一个民族用一个重要节日来纪念一位诗人,全世界貌似只有中国如此,且在中国,也只有这一位诗人。奇怪的是,这位诗人的诗歌,绝大多数人都不懂,甚至连里面的字词都认不全。李杜的诗比屈原更有名,但没见有纪念节日。
21、我说:“角度不一样。一个是以天下为故土,一个是以故土为天下。一个是超凡的修行者,一个是勇敢的救世派。就像老子和孔子,你不好说他们谁更伟大。”
22、“在文学上,屈原的作品成为标杆,泽被后世。‘文人骚客’,‘独领风骚’,这些词语,就是因为屈原的《离骚》。王国维说中国最伟大的四位文学家,分别是:屈原、陶渊明、杜甫和苏轼。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跟屈原很像;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是屈原的再现。杜甫自己是屈原的忠实拥护者,他写道:有道士无真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与杜甫齐名的李白也深受屈原的影响,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风格,和《离骚》有诸多共同之处。他有首诗写道: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23、白话译文:既然不能和他们一起实现理想的政治, 我只好走彭咸那样的路。
24、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战国屈原《楚辞·国殇》
25、一切都不妨碍人们纪念屈原。只有一个可能的原因:人们太爱屈原了!
26、屈原所创造的文化高度,几乎达到了我国文学风光雄奇的巅峰。难怪后世有人惊叹:《离骚》之后没有《离骚》,《天问》之后《天问》不再,《九歌》之后难寻《九歌》。尤其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这天,大江南北遥祭屈原,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紧密,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
27、《九章》强烈的政治性和抒情性与《离骚》基本一致。诗人眼看着祖国的命运就要被奸人所断送,心情愈来愈不平静,所以在诗篇中表现出的情感比《离骚》还要强些。但《九章》中幻想夸张的手法比较少,主要是使用直接倾泻和反复吟咏的手法来表现奔放的激情,因之比《离骚》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如《哀郢》、《渡江》、《怀沙》等篇都是纪实之辞,诗人放逐生活历历可见,真切感人。《九章》的语言十分华美,形式上散而不乱,跌宕有序,极富表现力,是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浓厚的抒情成份完美的融合,情感表现的非常炽烈。
28、“嗯。战国时代,秦楚两国最强大,那时所谓的纵横家,仁人志士,游走于各诸侯之间,贩卖自己的施政纲略,时而到秦国,时而到楚国。就有了朝秦暮楚。”
29、有人说,因为屈原是位爱国主义诗人!是的,屈原是楚国人,他深爱楚国,楚国的大敌是秦国,但秦灭楚统一天下后,为何全中国人仍然纪念屈原?
30、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31、《九歌》本来是古代乐歌。《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祀典所创作的祭歌,并取古代乐歌为名。《九歌》共十一篇,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之曲,为各篇所通用,其余各篇各主祀一神。为了获得神的福佑,《九歌》中有的写祭祀中歌舞娱神的热闹场面,有的写人们对神的热烈礼赞。他们庄严富丽的情调,与《诗经》的颂诗相近,但比颂诗生动活泼而有情致。《九歌》又有神与神、人与神相爱的描写,这是原始宗教“人神杂糅”的一种遗留,如《湘君》、《湘夫人》、《山鬼》三篇就是十分优秀的恋歌。诗中极写女主人相思、怨恨、怀疑、忧伤的情绪。《大司命》、《少司命》和《河伯》或写愿结相知、顷刻别离的悲秋,或写同游九河,日暮忘归的快乐,都是很优秀的抒情诗。《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全诗概括而又生动地描写了战斗的经过,刻划出卫国壮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并加以热烈的礼赞。《国殇》风格刚健悲壮,语言炽烈,声调激越,与内容和谐统是《九歌》中风格独特的一首。《九歌》充满浪漫气息,想象优美丰富,和民歌有血缘关系。多数诗篇韵味携永,语言精美,深切感人,有不少片段为后人所传诵。
32、屈原之所以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圣贤和爱国主义诗人,其圣贤之处,首先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挚烈的爱国情怀。在他身上,体现着至高无上的国家意志,凝聚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着力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3、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34、楚国都城郢都被秦国占领的消息传来,屈原心丧若死。屈原披头散发地游荡到了江边,他在汩罗江边一边吟唱着诗歌一边行走。有一个在江边打渔的渔夫看到屈原形容憔悴,身如枯槁,于是好奇地问他:“您不是屈原大夫吗?为什么衣冠不整的来这里?发生什么事了吗?”
35、据《汉书·艺文志》记共25篇,它的具体篇目据王逸《楚辞章句》记分为《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等。《大招》的作者王逸不能明断。《招魂》一篇司马迁认为是屈原原作,而王逸却认为是宋玉。可见屈原的作品汉代人的看法就不一致。后人为了加入《招魂》、《大招》等篇,而把《九歌》任意删并,以求合于25篇,那是很不妥的。屈原的诗歌在历代伟大诗人中,虽作品不是太多,可篇篇奇趣无比,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贞的高洁人格,是诗人美政思想和高尚情怀的集中体现,是诗人灵魂和意志的集中体现,是我国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灿若星光的不朽诗篇。
36、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
37、学道不倦,不知老之将至|《史记·孔子世家》读书笔记
38、“苏轼呢?苏东坡可算得上是全才,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算得上是大师中的大师。我就十分崇拜他。他对屈原评价如何?”
3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屈原·《离骚》
40、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其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卜居》,《渔父》等。
41、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42、屈原回答道:“众人皆醉我独醒,整个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他们不愿听见正确的声音,所以我被流放到这里了啊。”渔夫追问说:“我听说古时候的圣人,外界的事物不能影响束缚他,他融入世俗之中随着世俗的变动而变化。
43、小时候的一天,屈原正和同伴们在院子里踢毽子,玩得非常高兴。这会家里的随从过来告诉他,父亲要他回去,他拿着毽子来到父亲身旁。父亲告诉他,因为哥哥有残疾不能入朝为官,所以将希望都给予在他的身上。可是看他整天玩耍,父亲很担心他会因此误了学业。
44、“一个人的伟大,往往在于,他能把人们内心向往而自己做不到的精神,淋漓尽致地活了出来。有个成语叫朝秦暮楚,你知道吧?”
45、除此之外,还有十一篇《九歌》,主要诗名为《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大司命》、《少司命》、《东君》、《国殇》、《礼魂》。
46、屈原作为爱国诗人,他的诗大多是以浪漫的手法来表现出他的爱国情怀。他的诗句中,最著名的自然就是离骚了。
47、“哈哈,苏轼说世人都来崇拜我,而我独崇拜屈原。他说:吾文终其身企幕而不能及万一者,推屈子一人耳。”
48、秦又发兵攻楚,大败楚军,斩首5万,取十六城。
49、但是屈原不顾家人阻拦,带着书本只身来到山里,找了一处背风的山洞,开始读书。山中气温本来就低,洞中更是寒冷潮湿,没过多久就把屈原的手脚冻肿了。他起身跺跺脚搓搓手待身体暖和过来就又开始坐在地上读书。家人看到屈原这么小就能吃苦也就不再阻拦了。
50、屈原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51、 《天问》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收录于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中,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该作品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被誉为是"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52、屈原说自己的功课已经做完了,父亲却说成才不能光靠天资聪明,从小还得有大志。父亲决定第二天就送屈原去学宫读书,学宫是朝廷办的学堂,平常的百姓是去不了的。第二天,父亲带着屈原来到学宫,屈原看到了先生正在教训一个学生,那个学生没有听先生话,被先生用尺子打手。
53、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