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缘分的禅语
1、生命中有很多缘分,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多少人,从熟悉渐渐的变得陌生;又有多少主动,过多的被视为是自作多情。情之所以勉强,是你在乎的人没有在乎你;心之所以强求,是你看重的情没有得到想要的归属。可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若有缘,不请自入;若无缘,求也无用。其实缘分,顺其自然最好。不珍惜你的,说了珍惜也会离开;能珍惜你的,不说珍惜,也会一直在。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舆论和毁誉,那就不去管它们,顺其自然吧。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兴趣和志向,处世和做人,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也顺其自然吧。
4、小乘佛教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其数如恒河沙子。
5、因为都成佛了,一步一步走回去也不太像话,孙悟空猪八戒他们之前虽然能腾云驾雾,但都是以妖精的身份,要想真的以神仙身份“荣归故里”,就得脱去凡胎。于是他们的肉身,通过通天河一难,留在了那里。唐皇失德,经书不能给全部,要打折当时的皇帝是李世民,李家为了取得江山也是杀戮不少。李世民为了篡位夺权更是连手足都屠戮。唐僧取经是为了度化万民,让他们不再受苦。这苦,又岂不是唐皇所导致?
6、处世让一步为高,待人宽一分是福,生活的质量,宜宽宜厚,让别人一步,自己得几分轻松,宽一分待人,也算是对自己命运的一份尊重。
7、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8、此诗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
9、“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这句话是禅宗经常提到的禅语。《金刚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其意为不著相。用“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这句话体现《金刚经》里面的这句话,不要著相。
10、耳闻目睹曾经恩爱的夫妻因小事反目,共赴艰险的朋友因蝇利成仇,颇感难解。思之再似有醒悟:一切美好的因缘都应有三个支撑点方能长远——重情,守义,惜缘。
1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2、相遇是缘,既然世间有相遇当然也会有离别,或许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都在各种各样的离别,有的离别悄无声息,而有的却刻骨铭心。有人说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可有些离别一旦开始,或许就是一生的永别。
13、味淡声希,言近指远,乍观不觉其奇,按之非复人间笔墨,唯有丞也。昔人谓读之可以启道心、淀尘虑。
14、并不是,这句话的意思指的就是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别人相遇的机会,这很有可能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缘分。
15、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包容。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而不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包容是肯定自己也承认他人,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在包容的背后,蕴含的是爱心和坚强,是挺直的脊梁,是博大的胸怀。
16、等他们返程,老龟赶紧去问结果,结果就是唐僧给忘了,无言以对。作为失信的惩罚,老龟一生气那他们掀河里了。经书也打湿的一塌糊涂。为了凑九九八十一难掀翻在河里,还有一种原因。就是佛祖等唐僧取经走了,自己掐指一算,不对啊,才80难,少一难啊,功德不算圆满,不行,得加一难。
17、而禅语是证悟的高僧禅师们的证悟偈,不是出于佛经,但和佛经的内容吻合。
18、“有缘千里来相会。”——这是空间上的缘。为什么数百年前,上千年前某个人的思想情怀、感悟会与我如此相似?为什么不曾谋面,不曾晤谈,心中竟是这般亲切,又是这样喜欢? 为什么月光像是他的凝视,清风仿佛他的呼吸?心有灵犀,千年相通——这是时间上的缘。
19、撒手西归,全无是类。
20、佛家禅语主要指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由于禅语的文雅和隽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应用。
二、关于缘分的禅语
1、有些故事,不一定要讲给所有人听,有些悲伤,不一定谁都会懂,有些伤口,时间久了就会慢慢长好,有些委屈,受过了想通了也就释然了,有些伤痛,忍过了疼久了也成习惯了,有些藏在心底的话,不想说也就没必要说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痛,都可以呐喊;不是所有的爱,都可以表白。
2、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3、教养和气场并不是矛与盾的
4、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5、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6、林新居写过两本禅语人生一本是《坐看云起》一本是《满溪流水香》我爸的网名从我记事就是坐看云起,我在家里书柜看到这套书,等我小学有QQ的时候我就用了满溪这两个字,感觉至今没有重名的,而且也不难听一直用到现在听我爸说,他和我妈认识之后发现每个人都有一套风花雪月一味禅的书,所谓缘分不过如此,羡慕并被喂了一把粮话说这套书真心不错,附《满溪流水香》序:当缘虑不牵心时,你的心光便能灿然明照,如皎月全现,光亦全辉。当智慧的花朵,落入你自性的溪流,水流自在处,无滞即开通,便有满溪流水香,这流水香,是最敏感的妙慧,不是从思考思量得来;而是在放下。一切思量分别后,所显透的心光这心光,令身心皎若琉璃;这心光,令世界光如水月。
7、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8、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9、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10、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1、鹿野书院,前来作答。为您解读通天河一难四层含义。
12、佛说,陪在身边才叫拥有,爱到习惯才会长久。
13、佛曰:知足常乐,风清月明。
14、传统文化中以9为圆满,所以他们师徒势必要在取经路上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其中他们渡了两次通天河,而且在这里经历了两次磨难。为什么第二次渡河已经取得真经了,却还被老龟给掀到河里去了?有四层含义。失信于“龟”,要受惩罚这还要从第一次陈家庄降河妖,过通天河讲起,一有修炼多年都的老龟在通天河有一府邸,结果观音菩萨莲花池走失鲤鱼,下界成精,霸占了老龟的府邸成了河妖。
15、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最大的幸福。
16、同时,人世间充满着诱惑,人太过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如果人能够不执着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毕竟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17、以感恩的心,感谢所拥有的;以平常的心,接受已发生的事实;以放下的心,面对最难的割舍。
18、一花一世界,一叶菩提。
19、有缘而来,无缘而去。世上之事,就是这样,该来的自然会来,不该来的盼也无用,求也无益。有缘,不推,无缘,不求。来的,欢迎,去的,目送。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人世间的事情勉强终归不能如意,强求势必不会甜蜜。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无悔,尽心无憾。
20、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三、关于缘分的禅诗
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说不尽的缘。道不破的缘。了不断的缘。是缘,非缘。有缘,无缘。缘深,缘浅。缘起,缘尽。有人灰情灭欲,斩断尘缘;有人藕断丝连,再续前缘。良缘变孽缘,仇缘变情缘。一面之缘与一生之缘或许只在一念之间。或是情在缘已尽,或是缘在情已绝……呀!这红尘中的是非恩怨,离合聚散,又怎是一个“缘”字了得!
3、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4、这首诗为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5、此诗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6、不满怀期待,不心存猜想,不问也不索取。只是顺其自然,因为注定的事情,它必然会发生。佛是众生界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不了事汉。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不要总是牵挂,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福报,尽到你的责任和义务就行了。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心之所愿,身相随之!
7、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8、强硬有强硬的好处,忍让有忍让的优势,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适宜而为。妥协不一定全是软弱,忍让不一定就是无能,和为贵,有时,迁就忍让也是一种智慧。
9、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而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众生皆有佛性。正如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
1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11、"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
12、人生在世谁能?几人能无欲无求:这种情况丶漠过大烟!生死看透!大悲无欲!无求?没有欲望,还有何求?欲:求:是相互的!有生活?谁能一无所求?不求富贵丶但求平安!没有快乐,但求一死?谁能做到?佛也不能!他还求得一柱香!唐僧:求经:求佛:真的不懂!谁能无求!?
13、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涵养容人之德。
14、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15、(祈祷)(祈祷)(祈祷)
16、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17、佛缘深处有此站,千里禅缘一线牵,欢迎关注祈福驿站。
18、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
19、AK.a特princess问:“大师,缘分是什么?”
20、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毕竟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四、佛教关于缘分的禅语
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2、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3、《挪威的森林》里有句话,“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和“会者定离,一期一会”有着相似的禅意,原文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抄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4、万发缘生,皆系缘分。但契本心,不用求法。无色无相,无嗔无狂。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白云无心,真如佛性。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5、佛曰: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6、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7、以谦虚的心,检讨自己的错误;以不变的心,坚持正确的理念;以宽阔的心,包容对不起你的人;
8、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9、佛曰:白云无心,真如佛性。
10、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11、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
12、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3、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14、右丞五言,工丽闲澹,自有二派,殊不相蒙。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
15、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
16、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17、但契本心,不用求法。
18、意指世间万物有种种生灭变化,存在的只是一个个过程片段,一切事物本身不能脱离其他外界条件和关系而独立存在,一切事物表现都是不真正把握的,不是真正了解的,正是所谓的一切皆流,无物永驻,这其实是佛法中“空”的一个概念。
19、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0、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五、关于爱情缘分的禅语
1、佛曰: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2、缘是天意,也关人情,盖因有情而后结缘,或有缘而后生情,倘若无情,如何有缘? 即便有缘,也是孽缘。
3、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来自前世甜蜜或痛苦的千般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前世因今世果,今朝情缘来之不易,理应谨慎珍惜。
4、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5、佛曰:诸行是常,无有是处。
6、不想给全套经书,但爱徒金蝉子千里迢迢,可怜巴巴,诚心诚意。于是佛祖想了个办法,先全部都给他,然后等过通天河的时候,再被水冲走一部分,再被水淹模糊一部分。就算唐僧找回来,佛祖也可以说:这不赖我,谁让你把老龟的事儿忘了?
7、一种态度走天下,必然处处碰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多怀感恩心、才能四海通达。
8、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
9、不是我自己的文章,但感觉写的不错
10、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11、生活很多时候是会有很多不公平的,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当一个社会说假话容易,说真话困难时,人们常常都是无语。因为,真话不能说,假话不愿说,于是,沉默就是最好的选择。
1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下面列出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14、有些人,走着走着就进了心里,恰似故友;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淡出视线,难以交心;有些人,于相交中,慢慢远离,好像无影无踪;有些事,于时光中,慢慢淡定,从此不再动心。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遇靠缘分,心与心相知靠真诚;人生若有二三好友,无话不谈,不离不弃,可谓幸运。
15、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16、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17、右丞五排,秀色外腴,颡气内充,由其天才敏妙,尽得风流。
18、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9、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全诗句句话不离红豆,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明快又不失委婉含蓄,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20、佛曰: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