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最糟糕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受到错误志向的阻碍而不自知,真到摆脱了那些阻碍时才能明白过来。
2、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
3、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歌德名言 》
4、主宰世界的三要素,那就是智慧、光辉和力量!
5、第四幕第五场的开头,伊菲格妮描述了她内心隐秘的希望,用纯洁的手和纯洁的心清洗家门的污点。如果继续欺骗,坦塔罗斯一族的诅咒必将降临。她进退两难,用一串疑问句表达对化解冲突的强烈渴望:“我在孤独中精心培育起的,/隐秘的希望,难道就让它泯灭?/这个诅咒难道就该永远肆虐?/我的家族就不该得到新的/祝福而复兴?”此时她已拥有了自主人格,相信自己可以洗刷家族的污名、消除神明的诅咒。谎言与真相间的抉择是发生在女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当她下定决心,最终选择的态度使得全局结尾的戏剧化转折成为可能。她想起命运女神之歌,永生的神祗“随意利用”权力将坦塔罗斯打入地狱,“对于他的后代,/统治者调转,/祝福的目光”。她怀疑神明是否公正,决意通过自身力量改变局面。在第五幕中,她庄重宣告:“我生来就像男子一样自由”。千年前的古希腊,女性地位令人悲叹,即使“公主”也不例外,然而此刻的她完成了蜕变,再不是因性别自怨自艾的弱者,发自内心的力量令她的话语掷地有声。伊菲格妮是否发出过这样的呼吁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歌德认为这位完美人性的代表会说出这样的话,最重要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性别,而是拥有纯洁的人性与否。
6、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
7、痛苦遗留给你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
8、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9、虚荣是追求个人荣耀的一种欲望,它并不是根据人的品质业绩和成就,而只是根据个人的存在就想博得别人的欣赏尊敬和仰慕的一种愿望。所以虚荣充其量不过等于一个轻浮的漂亮女人。
10、意思:读书的方法就是要慢慢来、一点一点进行。多读几遍,遇到问题多思考。
11、意思:你读了一本好书,就好像能知道作者内心的想法,就像和他在交谈一样,不断的和这些高尚的人接触,我们就能感受到无数高尚的人格,高尚的心灵,并受其感染,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净化,从中受益。
12、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13、在今日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光;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歌德
14、首先和最终要求于天才的事,就是热爱真理。——歌德
15、大胆的见解就好比下棋时移动一个棋子,它可能被吃掉,但它却是胜局的起点。
16、存在着一种出自内心的礼貌。它是变换了形式的爱心。由此产生出一种外部表现出来的最适宜的礼貌。
17、 保持人格不仅靠功劳,也要靠忠诚。——歌德
18、我年轻时领略过一种高尚的情操,我至今不能忘掉,这是我的烦恼。
19、1775年11月,歌德来到魏玛,在这里学习执政。当时的萨克森-魏玛公国与欧洲绝大多数地区一样,经济衰退、社会风气颓迷,欧洲大陆的困境与骚动是巨大变革的序曲。1776年《独立宣言》首次将“天赋人权”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权益提出,这一权利又在《人权宣言》中被载入国家根本大法,深入人心,为德国国内的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也是歌德创作《伊菲格妮在陶里斯岛》的重要前提,人性思想更是该剧的灵魂所在。
20、虚荣是追求个人荣耀的一种欲望,它并不是根据人的品质业绩和成就,而只是根据个人的存在就想博得别人的欣赏尊敬和仰慕的一种愿望。所以虚荣充其量不过等于一个轻浮的漂亮女人。
21、23)劳动可以使我们摆脱三大灾祸:寂寞、恶习、贫困。
22、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再战胜生活。——汪国真
23、歌德外出旅游时爱上了房东太太的女儿乌尔丽克,两个人执手一起散步在林间路上,一起看夕阳西下。他像一个女儿待父亲一样搀扶他,天真的向他谈论自己即兴想到的一切,面对这正值妙龄的少女,时间一久爱的激情在歌德心里荡漾,但他得到的只是一番委婉的敷衍。
24、歌德本人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有名的植物学爱好者,只不过他的植物学影响因其文学成就而被放大了。
25、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26、意思: 读书所求的是什么? 是把学到的知识用来通晓事理。
27、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会丢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会把一切失。——歌德
28、我们的忠言是: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他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权威所吓倒,不受行时的观点所牵制,也不被时尚所迷惑。
29、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有和平,便是最幸福的人。
30、但歌德笔下没有神力化解一切冲突的场景,神更似一种从未现身的象征,一切拯救最终还是要靠人本身的力量。在友爱的姐姐和忠实的朋友的帮助下,人的力量最终战胜了复仇女神的怒火,俄瑞斯特终于从错乱癫狂中得以解脱。歌德的名句“人类所有的缺陷/都能被纯洁的人性治愈”正是对俄瑞斯特的痊愈的精准解读。在此处,歌德显然认为,伊菲格妮的人性之光是人类所能拥有的最高尚的美德,纯洁的人性可以抚平一切创伤。
31、人类总要顺从那不可避免的命运,在心中抛掉那不可能的事情,而另寻一种新的生活兴趣。
32、一方面,查尔斯˙谢灵顿爵士(CharlesSherrington)认为:“如果不是歌德的诗歌,我们肯定不会理睬他的科学”。在他看来,歌德的《植物变形记》不应当归入“当代植物学”,因为歌德的观点是没有支持的理论。
33、友谊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得到保持。——歌德
34、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的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宣传。
35、心眼不多,可是品格端正的人,倒经常能看穿最狡猾的骗子的诡计。
36、真理是一支火炬,而且是一支极大的火炬,所以当我们怀着生怕被它烧着的恐惧心情企图从它旁边走过去的时候,连眼睛也难睁开。
37、每一座图书馆,都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天堂。这个天堂应该拥有最多的美好,因为来这里的每一位读者都有一个向往真善美、追求更好自己的灵魂。
38、意思: 读书所求的是什么?是把学到的知识用来通晓事理。
39、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
40、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41、戏剧开篇的伊菲格妮是他治、不独立的形象。第五幕第三场中她自陈过往——父权世界里驯顺的传统女性形象:“从幼年起我就学会了服从,先是服从父母,后来服从一位神”。她的命运依附于男人的意志,先因被亲父“推向祭坛”而自伤,自称“伟大国王被遗弃的女儿”,又在陶里斯被托阿斯“用严厉的、神圣的/奴隶的羁绊禁锢”,只得祈求女神将她“从这里,犹如二次死亡的生涯”中解救。此时她还是一个待拯救者,不像男子独在异乡也“总有办法”,除了等待她束手无策。在她看来女性的地位“令人悲叹”,面对托阿斯强硬的求婚,她没有直言拒绝的底气,只能寄希望于神灵:“那我可要求救于所有的天神,/特别是狄安娜这位果决的女神,/她肯定会来保护她的女祭司,/欣然保护一个处女的贞操。”看似坚决的话语却真正透露了她的无助。
42、在蠢人感到人生困难的时候,贤人看起来容易;而当蠢人感到容易的时候,贤者就感到困难。——歌德
43、老迈的国王托阿斯意图将伊菲格妮“占有”,若无法如愿必将“给她带来可怖的后果”。面对这个只知发号施令、不懂得任何言语艺术的国王,阿耳卡斯劝伊菲格妮“迎合他的心意”,即使无法应允求婚也要对他坦诚相待、言明心迹。伊菲格妮听取他的建议,决定“用好言回报一位国王的大恩大德”,将自己出身于坦塔罗斯家族一事坦然相告。可伊菲格妮的好意没有带来理想的结果,两人最终不欢而散。“我要感谢天神,是天神/使我坚毅不屈,不同意/这种未经天神许可的结合。”她强调女神不会赞同他们结合,勇敢的拒婚却使托阿斯更加恼怒。正好于此时上岛的两个外邦人令他记起“久被遗忘的职责”。他要求伊菲格妮将此二人献祭,重启人祭仪式,可伊菲格妮没有屈从,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说天神嗜血成性,这是对天神的/误解,人们不过是把自己/残酷的杀欲错误地推给女神。”
44、我们全都要从前辈和同辈学习到一些东西。就连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
45、社会焦点,热议话题……筛选畅读书目,一周一主题,保持周周有更新,总有一个话题是你想知道的。
46、世界是这样美好!这样美好!就看我们会不会享受这种美!有时候我会因为这种美,生这个世界的气,有时候又为自己的今天感到高兴,欢度自己的幸福时光……
47、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伟大没有因为伽利略更正这个错误被磨灭掉,那么歌德的伟大也不应当因为今天我们更正他的错误而减小。既然扫除亚里士多德的千年谬误开启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物理学的伟大历程,那么忘掉歌德“一切都是叶子”这个只有二百来年历史的虚言,也许能帮助植物科学迎来涅槃重生的新时代。
48、其实,作为一个人,歌德犯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问题不在于谁犯错误或者犯多大的错误,关键在于后人对于这个错误如何处理和应对。面对权威是囫囵吞枣地全盘接受、爱屋及乌地倒头就拜,还是客观、冷静、一分为二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通过科学实践获取真知,这是衡量一个专业人士独立、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49、再没有比失去自由而自以为有自由的人更会当奴隶的了——歌德
50、除了这些,歌德君还准备了时尚拿铁、贵妃奶茶……当然,口味不在多,就像书没有好坏之分一样,能喝到心里,便是自己想要的那份好。
51、本期策划|《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复旦大学新学术网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