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气象局,就是要积极地学习。我很喜欢气象知识,专业人员的讲解要比我在书本上看到的生动多了。”何明灿开心地说。(气象谚语有哪些并简单解释)。
2、嘉兴是的的刮刮(确确实实之意——编者注)的水乡城市,“南人乘船,北人骑马”,因此以前流下来的有关与船相关的谚语也特别多,像表现同舟共济精神的“同船合命”,像长期经验积累的行船经验,“轻担让重担,空船让满船”;“坐在船头稳,不怕浪头打”;“摇船一条线,十里只摇九里半”;“只推勿扳,船头撞坍”等等。
3、“从专业上严格来说,观测场里的这些设备不叫气象观测仪器,应该是各气象要素的传感器,观测着地面温度、风向、风速等8个气象要素。”区气象局探测与信息保障中心副主任周建宁讲解的同时,小记者何明灿始终站在前排,昂首聆听,生怕错过任何一句小知识。
4、“蚂蚁垒窝要下雨”“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些从古流传至今的民间气象谚语,对小记者们而言并不陌生。观云识天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那么气象发展至今又有哪些变化?
5、“秋啦啦”正好是早秋作物的收获季节,给收场的稻子、玉米等带来麻烦,有趣的是——当你看到艳阳高照,刚把粮食柴草晒好,不知会从哪里飘来一朵乌云随即雨就来了;而当你看见乌云压顶,急吼吼奔到晒场或家中收拾东西时,雨却突然停了,烈日依旧高照。
6、 气象谚语是中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观察和总结而得来的智慧,也是早期劳动人民对四季轮回、天气变化、斗转星移等的认知。
7、“首先要通过雷达、卫星资料,地面、高空观测等原始资料的收集,制作、分析天气图,进行数值天气预报和天气会商,再通过制作电视节目、电台广播、微博等把天气预报产品发布出去,这才成了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天气预报。”伴随大屏幕上PPT的闪动和讲解员的讲解分析,天气预报产品生产线的全部面貌,就完整清晰地呈现在了小记者们的眼前,惹得小记者们直呼“太棒了”“很神奇”。
8、红薯半年粮,好好来保藏。红薯本是庄稼宝,就看收存好不好。
9、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乌龙打坝,不阴就下。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云交云雨淋淋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屏山出云,不用问神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鱼鳞云,不雨也风颠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云结亲,雨更猛
10、不同于其他的伙伴,小记者陈哲越很少发问,一直安静地倾听,只是默默地埋头记着笔记。“大家问的问题也是我想问的,我觉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知识本来就很难理解,如果再不记录下来,等一会,就会全忘光了。”陈哲越说。
11、“仪器采用钟筒式的走纸机构,钟筒用以发条为动力的钟机驱动。仪器底座上有笔档机构,可拨动记录笔尖离开记录纸面,可记录笔尖在记录纸上作出温度记录曲线。”周建宁为小记者们解释其中两件“老古董”——温度自计和风自计的工作原理,“那个时候,这一张记录纸记录着一天24小时的温度变化,每天都要人工换纸读数据。”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