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废寝忘食读音:fèiqǐnwàng shí 释义: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2、此成语用法和本意已被异化,变成复辟或卷土重来。其实,东山在浙江始宁,为东晋太傅谢安隐居处,原意是指隐居后再出來任职。
3、(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少年好学的成语有哪些)。
4、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5、郗超常为桓温谋划主事,谢安与王坦之会见桓温,桓温派郗超潜伏在帐中偷听他们的谈话。一阵风吹开了帷帐,谢安笑着说:“郗生可谓是入幕之宾了。”
6、很多年后,匡衡果然成了西汉的大学问家。匡衡尤其善于讲解《诗经》,当时的人们还为他编了一首歌谣:“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衡来。匡衡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据说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
7、本关为成语填空。每组派出一名选手出战,抽题作答,每套题有6道。每组答题时间1分钟。正确填入并读出成语,答对一题本组加1分,答错、答不上来不得分。
8、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吕蒙年轻时,家境贫困,没有钱上学读书。从军后,他虽然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没有文化,不能把战斗经验总结并记录下来。
9、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附近)人,世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南朝著名山水诗人。
10、他还跑到当时的都城洛阳,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认识他的人都说:“这个少年将来一定会是国家的栋梁。”祖逖二十四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他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就没有答应,而是继续努力读书。
11、谢灵运寄居钱塘时,笃志好学,博览群书,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谢灵运十五岁时回到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十八岁就袭封康乐公。谢灵运在官场生涯中几经挫折。到三十八岁时任永嘉太守时,他对政治已有所怨倦,开始寄情于山水,后来辞官回会,凿山浚湖,探奇访胜,排遣政治上的不满情绪。
12、后用“愚公移山”这个成语借指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畏艰难险阻。
13、话刚落音,一位谋士就站起来说:“陛下,这真是好主意,以我们九十多万的兵马,小小东晋怎能抵挡得住?”苻坚听了当然很高兴。
14、全神贯注 (quán shén guàn zhù)
15、成语出自《晋书·谢鲲》:“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16、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17、一个小时候读书家里穷得连蜡烛都买不起的人,最后位极人臣,做到了一朝丞相,还有比这更励志更激励人心的故事吗?为了鼓励后来的读书人,告诉大家认真学习,掌握知识就是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个粗浅的道理。刘歆以匡衡的人生经历作为创作素材,编了那个好学少年“凿壁偷光”发奋学习的故事。
18、经过五轮精彩对决,孩子们一路披荆斩棘,纷纷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杜亚群主任为获奖的班级颁发奖状,祝愿孩子们能继续学好成语、用好成语;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19、(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20、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21、 《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22、尊师敬长:指的是要尊敬自己的老师和长辈。(拼音):zūn shī jìng zhǎng
23、史书记载:事下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府梁丘贺问,衡对《诗》诸大义,其对深美。望之奏衡经学精习,说有师道,可观览。宣帝不甚用儒,遣衡归官。而皇太子见衡对,私善之。
24、 凿穿墙壁以借邻家的光亮。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25、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受震动,很有感触。他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学堂。
26、祖逖是晋朝有名的大将军,他青少年时代刻苦学习、坚持习武、忠心报国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27、富家女听了,猛然醒悟,幸亏谢迁是正人君子,自己才未受轻薄;但想到自己的轻率让人误解,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掩面而去。
28、他还经常到民间视察民情,让人民都能安居乐业,越国因此连年丰收。越王勾践还给士兵添置最精良的武器和铠甲,大大增强了越军的战斗力,越军的士气空前高涨。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变得国富兵强,于是越王亲自率领军队大举进攻吴国,并且取得了胜利,吴王夫差羞愧地在战败后自杀。后来,越军又乘胜进军中原,让越国成为春秋末期的一大强国。
29、后台回复“名著”领取十大经典名著导读电子版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