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2、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3、曾国藩还认为,一个人整天沉溺于过度的自虐和自责里并非积极的处世方法,其关键在于自身的觉悟,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由“悔”字诀而升华出来的修身智慧。
4、 没有人能够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就掌握了大量的财富。
5、就是说这个人身上有一种侠者的情节,什么是侠者,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是仗义疏财,我的好东西要与朋友共享。我们仔细看这里,我们不要小看了车马衣裘这个东西,在当时,这可不是有钱就能够买到的。在《论语》记载,当时颜渊去世的时候,颜渊的父亲,颜路让孔子卖车给颜回做棺材的棺椁,孔子说什么呢,以吾从大夫之后,我曾经做过大夫,不可以徒行。
6、这些问题极为困扰我,所以,从去年9月份,我再次陷入了深深的探索,不过这次主题不再是心理成长,而是摸索个人的核心方向,即定位!
7、就如同去年《意志力红利》这本书出来,有朋友看了我的书后,建议我抓住“意志力”这个关键词,把它讲100遍,迭代100遍,我一定能在这个细分领域异军突起,做出成就!(志向是什么)。
8、子路比孔子仅仅小9岁,当年孔子见到子路时,子路还是一个青年人,孔子三十多岁的时候,尚且是一个半中不青的一个年龄,子路比他小9岁,在当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勇武的青年。子路当年见孔子,相当帅气,身上裹着野猪皮,头上插着野鸡毛,一副印第安野人的气概就出现在了孔子面前,按剑而立,雄赳赳气昂昂,为什么打扮成这个样子,你看这个野猪皮,我弄死的,这个野鸡毛,这鸡我射死的,射死之后拔了毛往自己脑袋上一插,这个人的审美品味有待考察。就是因为这样,他在弟子中也是最为直爽,最为刚正的一个人物。
9、当然,这里的读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而是上升为一种理念上的行为,是治学意义上的读书了。一方面,曾氏继承先秦孔子、孟子、墨子的观点,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品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使自己成为“贤士”、“君子”以至“圣人”;一方面则秉承宋朝朱熹之学说,主张读书要“明天理”。但另一方面曾氏又继宋朝陈亮“经世致用”及北朝颜之推“谋生”之说,认为读书大可报国为民,小可修业谋生,以自卫其身。
10、欲望和志向有何区别?欲望是肉身的切实需要;志向是精神的远大追求。你们出现过这种情况吗?医生说我身体太胖,晚上多吃不好,所以我就决定晚上不吃了!说着不吃了可还想吃,于是心里想,今天晚上就吃点吧,从明天晚上开始不吃。不吃想吃,吃完后悔,欲望往往就是这样。
11、梦想更多的是代表一些偶尔会想想、但决不会去做的事情,且认为这样的事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可望而不可及。
12、在曾国藩的头脑里,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立”。在他看来,一个人能够“自立”,方能于事业上真正有所成就。(志向是什么)。
13、这个时候,子路就问了,“愿闻子之志。”我想听听老师您的志向是什么。
14、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伐:自我夸耀。施:夸大;施劳:夸大自己的功劳。颜回的做人处事的态度是“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也不夸大自己的功劳”。
15、孔子的境界如何?在孔子的心中,装着天下人,可以这样说吗?孔夫子一生奔波在道路之上,被太多的人误解,有人认为他想当官,是个“官迷”,夫子真的是为自己在奔波吗?不是的。孔子心里装着的是百姓。
16、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7、我很认可这个理念,聚焦,集中发力、积累、破局,极为清晰明了,但就是做不到,因为其他5种能力让我欲罢不能,无法割舍、无法舍弃!!
18、这里多一个轻,定语,后人是受到《论语-雍也》有一句衣轻裘而误衍“轻”字,所以衍就是多出来一个,在文献学角度,大家都认为子路的原话是车马衣裘与朋友共。那我们看子路,这个人身上是一种豪侠的气概,
19、(1)志气(zhìqì):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实现理想的气概。
20、于是他就在房子里仔细看,看着看着就哭,他的徒孙间:“师爷,你哭什么呀。你想多看一天咱们就多留他一日,你想多看10天咱们就多留他10日。这不就结了?”可是,长老说:“那早晚不是要还给人常吗!"但最后,长老将装据为已有的欲火,竟把自已的寺院都给烧了。
21、 我一听这话,这简直是说出我的心里话呀!
22、这是孟子这本书里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齐人有一妻一妾》。良人,在古汉语里专指丈夫。记得啊,当你穿越回去的时候,不要随便给人发良人卡。这故事说,这家丈夫整天出去说,我吃的饱饱的回来了,我今天又跟哪个富豪吃了一顿,我今天又跟哪个大官僚吃了一顿,天天吃饱了回来,在妻妾面前拽的不得了,但是妻妾(女人)生性好疑,你天天跟显贵吃饭,为啥没有人来我们家吃饭呢?于是她就去跟踪那个人,跟踪不可能直接跟,一定是左闪右闪,斜行,所以看赵岐怎么注这个施
23、从这里可见,曾国藩勇于面对自己心灵中最晦暗的世界,可以毫不掩饰地对待,反省也很彻底,现代的人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曾国藩说:人要是立有志向,也就能做圣人、做英雄。没有什么无法做到的事,也无需求助于人,这就是强才自强。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曾国藩深信自己如深山中不为人知的巨木,终有一日将成为支撑国家的顶梁柱。他也确确实实现了心中理想。
24、在给诸弟的信中,曾国藩说:“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述,以图自卫其身。”
25、正如这张特别触动我的图,举目四顾,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路在何方!
26、这里有个轻字,阮元在他的十三经校勘记里说,《石经》初刻本里就没有这个轻字。
27、一个是“见100个牛人”计划,希望与100个牛人学习、碰撞,搞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
28、(1)事实 (shìshí):事情的真实情况。
29、比如说意志力,2019年就了意志力训练营,为了进一步的精进,我不仅又迭代了好几期,做专门的意志力辅导、意志力教练,甚至2021年还专门出了一本书《意志力红利》,本质上是对意志力的进一步迭代提炼!
30、梦想既然基于理想而来,它也应当源于现实。任何一种想法,如果脱离了现实,就像不积跬步而想至千里,不积小流而要成江河一样荒唐。理想应当是可以实现的,但能不能真正实现还要看今后的造化。
31、什么是张大之意,和伐这个字是类似的,这里是对文。
32、出处:宋真德秀《直前奏事札子》:“陛下以苟安为志乡,则国埶日削,人心日媮,虽弱虏仅存,不能无外忧。”
33、-------------------------
34、 这就是我在前一段时间给一个孩子验光给他说的,他的视力有0,在同龄的孩子里面保持得算不错了。我说你的视力虽然保持得不错,但是达不到5了,做不了飞行员了。
35、 因为她在景区门口卖东西,往来很多国家的客人,她为了更好地卖出自己的东西,狠下功夫学习外语。晚上临睡前其他人在看电视,她在念叨外语。早上起来其他人稀里糊涂,她还在默念外语……
36、这些能力有什么魅力,让我如此恋恋不舍、欲罢不能,大家可能有这样的疑惑,说实话,就连我自己都有点懵,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37、 得到大量财富的人,都是由于社会把分配财富的重任交到你的头上,相信你你能够以最好的方式分配出去。
38、(4)梦想 (mèngxiǎng):即做白日梦空想;妄想;梦中怀想。
39、时至今日,也还不乏读书为混文凭之人,读书为混官做之人,读书为装饰脸面之人,读书于他们不过是一纸文凭,一块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而已。
40、 在我们的教育下,没有学生自信地大声宣读,我的志向是一个很好的修鞋匠,一个拾荒者、一个路边摊的经营者,一个宗教的传播者……或者直接是赚钱,赚很多钱,非常多的钱……
41、从个人来说,志向主要通过选择职业来体现,个人应选择社会需要的、最能发挥个人特长的职业作为志向,并为实现志向而努力奋斗。是远大理想、目标。
42、(3)现实 (xiànshí):客观存在的事物。
43、这里怀解释成关爱。其实这里代表的是三种人,比我岁数大的人,跟我岁数差不多的,比我岁数小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志向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博大,也就是他的人生理想是一种普遍的关怀,这种普遍的关怀是带有差别的,带有内在的差异性的。这种普遍的关怀又是具有不同对象的各自的适应性的,我们看到孔子这里展示的是他博大的胸径。和子路相比,他就不止于朋友,而且包括了老者和少者,和颜回关注于自我的修养相比,他的关怀的范围以及气象也更加的博大,所以孔子这样一种人生的理想其实就是他对于仁道,对于仁爱(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关切)的追求,换句话说,当孔子在孔门师生中对谈的时候,当弟子问到夫子你的理想何在的时候。孔子毫不犹豫的指向了仁道的世界,这是孔子的志,志者心之所至也,这也是孔子生命方向所归宿之处。程子在这里对这句话有个评价
44、 渔夫对富人说,我现在过着不就是这样的生活吗?!
45、我2012年毕业,2014年开始走上自我成长之路,历数至今,做了很多事情,尤其是有六个成果:
46、阮元,清代的学者,官做的很大,学问也做的很好,是十三经注疏的编纂者。但是十三经注疏不是他一个人写的,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大学者参与,比如《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
47、颜回的境界,是不是又高了一个层次?有多少人有点能耐,恨不得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做了点事情,就觉得自己有很大的功劳,颜回恰恰不这样想,他的理想是默默的做事,尽可能的把事情做好,也不会因为自己做了点事就居功自傲,更不会因为自己有能力做事而看不起其他人。颜回的心态,真是值得很多人景仰呀。
48、 生命中所有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