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扩句时,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的词语搭配得当,要注意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2、扩句时,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 ⑵用词不当(如,近义词或关联词用错)→换合适的词语。
4、每时每刻:太阳如一个美丽的红球,在每时每刻,都陪在我们身旁。
5、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教学大楼的房顶上徐徐地升起来了。
6、(解释): 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7、 个别部件易混淆,如“辩”和“辨”;结构单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
8、困厄逆境的砥砺和生活强者的驾驭,恰如正电和负电,一经碰撞,驾驭者就能观赏到自己胜利的火花。-------(英)柯林斯
9、先把原句画出主要成分:主要讲“学校”,“开展活动”,然后按主要成分提问扩句。
10、只有保持足够的水分,才能让你的减肥计划事半功倍。
11、一边学习一边做其他事情,如与同学聊天、听MP3等。
12、浑水摸鱼:考试的时候要专心一点,别一天想着浑水摸鱼。
13、十万火急:现在的情况十万火急,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
14、(温暖)的春风(轻轻)地吹。(三月)的春风(徐徐)地吹。
15、百战百胜:要想在战场上百战百胜,就得知己知彼。
16、 通常要求变换的句式有:“把”字句和“被”字句;
17、课后把当天所学的内容看几遍,想一遍,直到全部理解后再去做题,否则只是应付作业。这样事半功倍的掌握了知识,以后少了许多障碍。
18、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科目上,冷落了其它科目。
19、老师要求孩子读课文是语文中很常见的一种学习方法。
20、只要你学习方法找对了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1、专项,综合,强化。先将每一章节的知识各个击破,然后再将知识连成一个网,做一做最近几年的高考题,想想高考都考些什么,每一题与什么知识点有关。最后强化练习模拟题。
22、计划管理;预习管理;听课管理;复习管理;作业管理;错题管理;难题管理;考试管理
23、写:预习时将模糊的、有障碍的、思维上的断点(不明白之处)书写下来。——读写同步走。
24、在学习中要善于开动脑筋,摸索规律,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能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地查字典。
26、通过几道例题阐述,无论对于质点还是质点系问题,灵活的应用动量定理解题,均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7、奇思妙想:读的书多了,我的脑海里萌发了许多奇思妙想。
28、大臣中有个智者,他站出来说:“宰相以几倍努力才铺了一半路程,此谓事倍功半!”国王追问道:“那依你之见如何?”智者道:“我有一法,可称事半功倍!”国王有了兴趣,催促快讲。
29、见多识广:我们要立志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30、答: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作为学生除了休息等日常生活时间的支配外,其他时间都可用于学习。一般来说,可以保证10小时左右,但有效学习时间应是一个变量,以及效果的高低也会因人、因地、因时各有不同。如今,学生之间存在的竞争,是效率的竞争,方法的竞争,一个人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性格、品行都会影响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增加时间不是唯一的手段,最佳的方法是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一个人的意志品质。
31、 弄清句子的病因,常见的句子毛病主要有:
32、喜欢( ) 平常( ) 灾难( )
33、 有的同学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便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
34、 会写成语,不写错别字;知道成语的来源(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人民群众的口语)、意思,尤其是其中一些关键字的意思;能举一反灵活运用。
35、☞回复(知识要点下)免费领部编语文1~3年级下册知识要点汇总(可下载)
36、 固定搭配,如“简单”和“简朴”,“简朴”可以和“作风”搭配成“作风简朴”,而不大和“简单”搭配成“作风简单”;在适用的对象上有上、下之分。如“爱护”则多是上对下,“关爱”则都可以用。
37、坐井观天→天各一方→方便之门→门当户对→对酒当歌→歌舞升平→平起平坐
38、轻松自如:我一下就把哑铃举过了头,显得很轻松自如。
39、第一遍就是为了让孩子读准每个字音,清晰地认识每个字词。
40、 先列好提纲,明确按什么顺序写,怎样分段,怎样衔接过渡;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结尾等等,一一列出来。
41、当然,一味的蛮干往往会事倍功半,复习也要讲究技巧。
42、成语造句如能善用他的.特长和经验,比较地容易获得~的效果。(邹韬奋《经历·前途》)
43、安静( ) 粗糙( ) 勤劳( )
44、例如: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应缩短成:我们取得了进步。
45、(出处): 《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