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虎不食儿: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2、鹰扬虎视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3、杯弓市虎——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4、(麟角虎翅)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
5、(豺虎肆虐)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
6、(虎窟龙潭)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7、出处:〖出处〗明·汤显祖《紫钗记·节镇还朝》:“君侯膺归衮之期,贱子附迁莺着役。风期未远,存问非遥。虎变龙蒸,风云自爱。”
8、(英文):makeapoorimitation
9、独坐穷山,放虎自卫:穷:没有出路。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深山里,放出老虎来护卫自己。比喻独自为忧愁所包围。
10、燕颔虎头——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将、勇士。
11、(出处):明·方孝孺《尚友五赞·诸葛武侯》:“综核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骧,天下震恐。”
12、老虎小时候像一只温顺的小猫,只是比猫大,经猫活泼,比猫可爱。但老虎在捕抓猎物时,那么它就会十分凶猛,像一个猎人似的,不,对准确的说也就是一个猎人,对猎物如饥似渴的那种渴望,使它充满了欲望而变得凶猛,残暴起来。在野外你可以看见老虎,你仔细看它会显得十分美丽,这就是老虎。
13、宫邻金虎——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14、(调虎离山)骗人离开根据地,以期达到某种目的的计策。
15、(语法):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16、(出处):《宋史·洪咨夔传》:“况与大敌为邻,抱虎枕蛟,事变叵测,顾可侈因人之获,使边臣论功,朝廷送德。”
17、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18、(出处):金·元好问《楚汉战处》诗:“虎掷龙拿不两存,当年曾此赌乾坤。”
19、降龙伏虎——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20、(龙骧虎视)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21、(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22、(马马虎虎)指还过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23、(纵虎出匣)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同“纵虎出柙”。
24、 虎踞鲸吞、虎体元斑、虎质羊皮、虎珀拾芥、虎口残生、
25、(龙战虎争)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同“龙争虎斗”。
26、(出处):《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
27、蟠龙踞虎 狼飡虎咽 燕额虎头 离山调虎 假虎张威 养虎自毙 养虎自残 三人成虎 与虎谋皮 养虎遗患 为虎作伥 卧虎藏龙 势成骑虎 如虎添翼 狐虎之威 画虎类犬 绣虎雕龙 蟠龙卧虎 藏龙卧虎虎口余生
28、(鹰视虎步)象鹰那样看东西,象老虎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29、放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30、(如虎添翼)喻强者又得助力而更强悍,更令人害怕。
31、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32、纵虎出匣——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同“纵虎出柙”。
33、龙盘虎踞——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34、(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既猛又急,粗鲁难看。
35、(用法):作定语、状语;比喻圣主、贤臣遇合
36、(出处):《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37、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38、(狼飡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39、汉语语汇中以“虎”命名者,皆指英雄或与之有关的事物。例如“虎士”:武士通称。“虎臣”:勇武之臣。“虎将”:勇猛善战的将领。“虎贲”:古代的勇士。“虎牙”:古代将军名号。“虎符”:将军指挥调兵的凭证。“虎威”:武将的威风。
40、出处: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41、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42、清·石玉昆《小五义》第七回:“蒋爷苦劝,自己端起酒杯,大吃大喝,连说带笑。”
43、虎落平川——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