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N.曼,《知识转移:瓦尔堡的艺术科学在伦敦1933—1945》[TranslatioStudii:WarburgianKunstwissenschaftinLondon,1933–1945],载《观念的迁移》[TheMigrationofIdeas],R.斯卡齐里[R.Scazzieri]和R.西米利[R.Simili]编辑(马萨诸塞州萨加莫尔比奇:2008年),第151—160页;P.伯克,《知识转移:流亡者对社会学与艺术史在英国的建立做出的贡献1933—1960》[TranslatioStudii:thecontributionofexilestotheestablishmentofsociologyandarthistoryinBritain,1933-1960],载《阿伯》[Arbor],12009年,第903—908页。
2、(1105-29)RightWord,WrongWord(恰当的字与不恰当的字)(V.H.Collins著·LongmansGreenandCo1957年英文版·精装)
3、最近个人在读的是李录《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个人认为这是很多价值投资者的必读书。(撒切尔夫人自传中的名句)。
4、《唐宁街岁月(上下)》主要内容:撒切尔夫人是20世纪世界政治领域中最杰出的权力女性。她出身低微,没有任何家世背景,凭借个人意志和务实精神,踏入男性占统治地位的政界,最终登上权力的顶峰。
5、 这里黑的是鼎鼎大名的东坡居士和那首著名的《江城子》——
6、(1105-28)EnglishVocabularyListsandQuestions(英语词汇列表与词汇题)(中央德记印刷所1937年英文版)
7、 《诗经》中还有一首《唐风·葛生》也十分动人,与《邶风·绿衣》都属悼亡诗的开山之作。“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作诗人来到墓地,见到满地的葛条、蔹蔓,触景生情,想起生前两人的相亲相爱、同心同德,而今阴阳永隔,如何不倍感伤心。已亡人在冰冷的地下无人相伴,未亡人在孤独的世上无奈无亲,如何才能再相聚?只有百年之后,同穴而拥!这生死不渝的爱情绝唱,穿越了时空,成为每个时代人们心中的梦想与期许。朱守亮《诗经评释》认为此诗“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认为“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
8、天下之石窟在于中华,中华之石窟在于陇,陇之石窟在于敦煌。而想要了解敦煌石窟,则首先要了解敦煌早期的北朝石窟。
9、我家三姐妹,妈妈超级能干麻利,爸爸出了名的好脾气,从小就觉得生为女性,挺好,要独立自立,要能拍板担事。一路走来,发现这信心与勇气也部分源于我读过的书。
10、(1104-8)古诗文选释(《出版通讯》专辑)
11、(1104-32)四柱与八字(高山青编著·天相1988年版·世界相命全集)
12、(10)E.H.贡布里希,《古典传统的双重性:阿比·瓦尔堡(1866—1929)的文化心理学》[TheAmbivalenceoftheClassicalTradition:theCulturalPsychologyofAbyWarburg(1866-1929)],1966年6月13日在汉堡大学的阿比·瓦尔堡百年诞辰纪念庆典上发表的演说;收录于贡布里希《敬献集:西方文化传统的解释者》[Tributes:InterpretersofourCulturalTradition](牛津:1984年),第116—137页(第120页)。
13、(1103-5)耕堂杂录(孙犁著·河北人民社1981年版)
14、 悼亡诗看多了,再回到《绿衣》与《葛生》。打动我的还是最简单而质朴的感情,没有过度的修辞与宣泄。中国古典诗词里能够让人记住的名句往往都是口语化的,甚至是原生态口语,不需翻译和解释。“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伤感与悲哀不同,伤感是暂时的刺激,悲哀是永久的,且有深浅厚薄之分。《绿衣》纯写伤感,但是真好。”(顾随语)真好,已经好到接近悲哀了——“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