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刚巧一位路过的红十字会护士全程目击,她打电话叫来急救车,将巴顿送往十五英里之外的海德堡第130野战医院。
2、在此后的战役中,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了,巴顿带领着第三集团军,靠着自己发明的“坦克开路”战术,横扫布列塔尼亚半岛,并在阿登战役中一举击溃希特勒最后的反扑,亲手掐灭了纳粹的希望。
3、1944年12月,巴顿率第3集团军在阿登地区击退德军的大反扑,解救了被围的盟军部队。1945年3月,巴顿再次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了莱茵河。1945年5月初,巴顿的第3集团军一直推进到奥地利边境方才住脚。在9个月的推进过程中,巴顿部队歼敌140余万,取得了惊人的战果。4月16日,巴顿被晋升为四星上将。
4、妻子比阿特丽斯在日记里写道:“我一路上根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吐出每一个字母都是艰难的。”
5、是啊,就是这样一位刚烈的女子,怎么能允许自己的丈夫死得不明不白?
6、而这个时候巴顿还只是个中将(1945年4月晋升上将),集团军司令,跟这帮战区司令以上的大人物之间还有集团军群司令这一级凭什么越级晋升五星?(巴顿将军个人简介)。
7、一次,巴顿奉命向部队驻地附近的农民收购玉米送往司令部。他只带了15名士兵,分乘3辆卡车前去执行任务。不料,途中他们却遭遇了五十多名匪徒的围攻。巴顿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将匪首击毙后,指挥美军士兵撤退。
8、所谓“坚忍行动”,是由盟军情报局大量散播虚假情报,谎称由巴顿率领的第三集团军正在积极备军,目标正是加莱。而实际上,此时的巴顿在正躲在英国多佛尔训练部队呢。
9、1943年7月,巴顿又被派往第7集团军担任司令。他决定从西西岛南部登陆进攻巴勒莫,让英军的蒙哥马利将军攻取赛罗可斯,以牵制该地的敌军。但计划遭到蒙哥马利的反对。于是美英联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出于双方面子的维护,其中包括蒙哥马利的情绪,就采纳了英方的作战计划,巴顿气愤异常,他不愿作英军部队的配角,但作为军人,他不得不服从命令。
10、当小乔治.史密斯.巴顿在1944年12月21日在德国海德堡去世时,它的遗愿是“生与军人同在、死与军人同葬”,而作为对巴顿将军有重要影响和感情的部队,巴顿将军的遗孀选择了安葬美国第三集团军将士的卢森堡美军公墓作为这位将军的最后安息之地。
11、由于战功卓著,以至于性格严谨而极少夸人的欧洲盟军最高统帅和前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都这样评价:
12、然而眼前的荣耀仍令巴顿兴致缺缺,一个月后,他折返德国,并在那里度过了漫长而无聊的秋天。
13、好家伙,人家是来相亲的,你却上来就跟人家谈论死亡,你这样的人能脱单才怪!
14、一个月后,巳顿将他在北非的指挥权交给了奥马尔布拉德利将军,以便为美国第7集团军准备入侵西西里岛做准备。这次手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意大利一家野战医院发生事故后,巳顿的声誉受到极大的损害,在这家医院里,他殴打了一名遭受炮弹休克的士兵并指责他胆怯。他被迫发出公开道歉,并得到艾森豪威尔总统的严厉谴责。
15、巴顿将军治军非常严厉,平时巴顿是很爱惜士兵的,但是他在执行纪律时也是一点都不徇私情的,而且态度专横,对违反军纪和玩忽职守的行为毫不留情。为了赢得胜利,巴顿将军狠抓高强度训练,长途急行军、坦克实战演习、挖掘战壕、野外生存训练,虽然屡立战功,这些对于士兵们还是很残忍的。
16、双方家境悬殊,女方的父亲是波士顿羊毛大王弗雷德里克·艾耶,富甲一方,而巴顿除了母亲的贵族姓氏,几乎一无所有。
17、我个人认为巴顿将军没有晋升五星上将主要还是个人原因比较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将领,但是巴顿将军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个,艾森豪威尔将军是这样评价巴顿将军的: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像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这说明巴顿将军的军事指挥才能是相当出众的。
18、授军衔的时候,王必成被授予中将,当时王必成有些不服气,感觉自己的军衔有点低,就去找领导反应,结果遭到领导的一顿批评。领导告诉王必成,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做上将,但是,考虑到他所在的部队,普遍军衔都低一些,为了一碗水端平,只好将他授予中将军衔。王必成听到领导这样分析,考虑到一个部队的兄弟都如此,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乖乖地回去做他的中将了。
19、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在这些璀璨的将星当中,有一个人永远不会被后世遗忘,那就是巴顿。在他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简直就像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
20、5月9日,对德战争结束,巴顿被委任为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因政见不同被解职。
21、1950年增补一名陆军五星上将(阿诺德转空军五星上将)
22、疑问之一:事故混乱不堪,档案前后不符并有缺失。前来处理车祸事故的宪兵极其不专业,竟然草草录下大卡车司机汤普森的证词就让汤普森走了,而且此后不久,汤普森包括他的证词就人间蒸发了;只剩下给巴顿开车才4个月的司机伍德林的证词,却又被人们怀疑以伍德林的学历文化水平,根本没有可能得出这样一份遣词造句的证词,伍德林的证词是日后伪造的!
23、某次,他在信中说:“当我心情极为糟糕的时候,我就回想起你二十二岁那年在棒球场观众席上的一个笑容,烦恼顿时烟消云散。”
24、不同于其他的将领那样早早结婚,直到25岁那年,巴顿仍然是单身狗一条。当然了,巴顿在之前也不是没找过,只是他的恋爱信条太过奇葩,以至于没人敢和他在一起。什么恋爱信条呢?——“我的妻子必须能很好地理解死亡的意义。”
25、巴顿到任后,发现第二集团军已经被吓破了胆,厌战和避战的氛围很浓重。很显然,只有通过整顿军纪才能焕发出士气,他随即要求所有的士兵都必须配戴钢盔和扎绑腿,就连后勤人员也不例外,否则军法严惩。
26、对于这种新生事物,美国军方非常重视,还在马恩河上游一个名叫朗格勒的地方设立了坦克部队训练中心,由巴顿全权负责。期间,他手把手教会了美国的第一批坦克兵,还先后组建了6个坦克连远赴欧洲参战。
27、突尼斯战役不久,巴顿晋获中将军衔,升任美第7集团军司令。1943年7月9日,盟军发起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巴顿率美第7集团军攻取巴勒莫,随后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了墨西拿城。盟军占领了西西里岛,德军退到意大利本土。
28、1997年12月,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由冯小刚执导并由葛优、刘蓓和何冰等人出演的《甲方乙方》欢喜上映,从此确立了中国电影“贺岁档”的概念。其中,由英达饰演的“巴顿将军”更是令人记忆犹新,连带这位四星上将被更多的国人所熟知。
29、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巴顿被调往第一集团军第十五骑兵团担任少尉军官,由于军服的肩宽、胸围、袖长和衣长等尺寸都与祖父完全一致,他竟然相信了灵魂转世之说。老巴顿是独立战争期间的著名将领,还是洛杉矶市的首任市长,更是小巴顿的奋斗目标。
30、他的父亲是一名中产律师,母亲则是一个英国没落贵族后代。
31、从小就受尽冷落、歧视的巴顿,第一次享受到英雄般的礼遇,他内心狂热的求胜信念终于爆发了。在以后的战斗中,以及二战时期他都以勇往直前著称,最终成为美军中优秀的将领之一。
32、盟军登陆诺曼底以后,盟军的计划是南北两线实施“两路突破”,北线以蒙哥马利指挥的21集团军群为主,南线以布莱德利指挥的第12集团军群为主。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蒙哥马利提出了“一线突破”的作战方案,也就是主要兵力集中于北线,南线只负责牵制德军。对这个方案,当时的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既没有采纳,也没有拒绝,而是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从南线抽出1个集团军划归北线蒙哥马利指挥,南线巴顿的第3集团军则获准继续东进。不过艾森豪威尔在抽调南线美军的同时,也削减了南线美军的后勤供应,优先保障北线需要。本来此时盟军的后勤供应就因港口运转不灵而困难重重,如此再被降低保障级别,巴顿部队的油料供应立刻出现巨大缺口。巴顿万般无奈,便让部队四处“偷油”,比如派出部队到油库偷油,或者在半路抢油料运输车队,甚至冒充友邻部队去油库领油,等等,一时间巴顿的恶名被广为传播。
33、看来这位伟大的祖母搜集情报的本事不小,只可惜比阿特丽斯早于1953年9月30日死于一次坠马事故,享年六十七岁。
34、由于战争后期出现25万人以上的庞大集团军和上百万人的集团军群,需要有更高一级军衔的指挥官来实施指挥,而且在盟军的联合行动中,盟军统帅主要依据军衔来确定其地位和权力。如艾森豪威尔军衔是上将,他的副手英国的特德却是元帅。于是,美军迫切需要在上将之上增设一级最高军衔,与英国的元帅对等。特别是1944年9月,英国晋升第21集团军群司令蒙哥马利为陆军元帅,军衔高于美军集团军群司令。在经过立法程序后,美国国会于1944年12月11日通过法案,正式设立等同于英军元帅衔的“陆军五星上将”和“海军五星上将”军衔,授予在战时担任盟军战区级以上的指挥官,领导盟军作战的最高级将领。
35、影片中用手枪打飞机的情节也显示了他的这种个人英雄气质。盟军飞机掩护跟不上,制空权被德国人控制,巴顿一人冲出司令部,用手枪向飞机开火。仰角拍摄的巴顿将军正面立着,向天上敌机喊:“打吧,混蛋,对准我的鼻子打!”这时,盟军官员在二楼阳台上叫他:“快回来,乔治,我们需要一个司令官,不是一个伤员。”巴顿不理会,举枪向飞机发射。这时片中插入腿的特写,巴顿两只穿皮靴的脚占据了整个画面,透过其画面上的腿,敌机正飞过。接着一个中景,巴顿向飞机射击,摇镜头跟了一周。当然,他不可能打到飞机,但他的英雄气质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36、巴顿本想显摆一下,但妻子不解其意,顿时花容失色,怒不可遏,拎着这把骑士佩剑满军营追打丈夫——“好哇!你居然叫老娘自己拆箱?!”
37、这个人便是他的妻子——比阿特丽斯·班宁·艾耶(Beatrice Banning Ayer)。
38、如果提到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大家一定会想到艾森豪威尔、马歇尔、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等人。当然,还有一个人也必不可少,他就是“诽誉满天飞”的巴顿将军。
39、那段时间巴顿与华府密电往来不断,请求上峰将自己调往太平洋战场,建议很快被驳回,令他非常沮丧,于是又跟下属第三军指挥官詹姆斯·范弗利特少将发牢骚。
40、巴顿将军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人个性鲜明,性格粗鲁、野蛮,极度讨厌俄国人,但是比较同情德国,个人演讲极富煽动性,其在对美国第三集团军的演讲,经有电影《巴顿将军》的改编传向世界,曾一度被誉为美国精神的象征。
41、先别急,当你看完下面的故事,或许就不会这么惊讶了。
42、作为“退班生”,巴顿不得不振作起来努力学习,否则将会遭到学校的劝退。幸亏,他在第二年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除了学习成绩优异外,在骑马、射击、击剑和赛跑等测试中也是名列前茅,成为同期学员中的佼佼者。
43、她手里的那些材料随着岁月的流逝下落不明,踪迹皆无,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
44、巴顿部队继续攻克墨西拿,但由于德炮火猛烈反击,也由于巴顿一意孤行的作战方案,部队推进迟缓,伤亡惨重。巴顿不得不亲自往前方侦查。在视察随军医院时,他动手打了一个懦弱的士兵,引起震惊,但士兵们还是服从命令,以惨重代价攻占了最后一个德军据点墨西拿。
45、或许是水土不服!或许是得意忘形!总之,巴顿在西点军校的第一年过得并不顺利,或者说很糟糕。由于数学成绩倒数第一名,由于法语成绩不及格,他不得不留级一年。
46、关于巴顿车祸疑云,我们先简单整理一下事故发生经过。
47、由于盟军没有充分准备,面对德军的局部反攻时竟然手足无措,遭遇了二战以来最血腥的一次惨败,仅阵亡士兵就有两万人左右。事前,巴顿已经预感到危机降临,上报盟军总部后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8、除此之外,当巴顿转任装甲指挥官之后,阿特丽斯还帮其设计时髦的军装,甚至还拿出自己的嫁妆为部队购买坦克零件。诸如这样的小事,不胜枚举。或许,阿特丽斯就是上帝专门派来照顾巴顿的人吧!
49、1885年冬,巴顿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中产家廷,父亲虽然是律师但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并且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幼年时期,他就开始接触南北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许多军事将领都被视为心目中的偶像。
50、一位军旅作家曾肯定地告诉詹姆斯,他的祖父由于大嘴巴,想将美国拖入另一场战争被上峰密裁,一位叫巴扎特的神枪手近距离向其射击,这就是巴顿为何折颈的原因。
51、德军的布卢特里特将军(担任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的参谋长)写道:“我们对巴顿将军的评价极高,认为他是盟军中最敢作敢为的‘装甲兵将军’,一个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性和雷厉风行的人。他和我们自己的‘装甲兵将军’古德里安很相似。
52、为了使这支部队能够适应沙漠的严酷环境,巴顿开始推行“魔鬼训练法”,进行最接近实战的长途急行军。很快,士兵们开始抱怨自己的非人待遇,甚至上升到了人权的高度,引得国内政客和媒体都纷纷谴责他缺乏起码的人道主义精神,一度闹到了军事法庭。
53、1942年初,经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磋商,同盟国决定在“德国人的屁股上踢一脚”,秘密制定了“火炬计划”。美军准备在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卡萨卡布兰登陆,然后向东抢占突尼斯后与英军会师,从而共同消灭北非的德军部队。
54、近年来,巴顿的孙女海伦·巴顿亦跳出来指证——“祖母曾说,最令人发指的阴谋论来自一位神秘的上校,他在二战时期曾是双重间谍,在诺曼底经营电台。上校亲口证实,130野战医院的护士或医疗护理受到上层指示——一旦我祖母离开病房,就打开爷爷房间的窗户,这样他就会感染肺炎。”
55、某日,比阿特丽斯思念成狂,命令自己的仆从将行李打包,钉了十多个木箱,跳上轮船前往欧洲战场探望丈夫。二人一见面,巴顿欣喜万分,他故作潇洒地将手中的一把佩剑扔向妻子:“喏,就用这个开箱!”
56、虽然用意是“军方宣传片”,不过这部战争片要从归类来说却还是属于传记体,以二战为背景,传神地描绘出了美国历史上著名乔治·巴顿将军在二战期间的经历。影片有意把巴顿描绘成“一个与时代格格不入悲剧式的英雄”。
57、作为一名血性军人,巴顿几乎集中了军人的一切特质,好的坏的无一例外。他作战勇猛机动灵活,是不可多得的装甲指挥人才,但又口无遮拦心无城府,注定了难以被人接受。所以,在世人眼里,巴顿堪称二战最传奇、最有争议的名将了。
58、然而,在一个十字路口,一辆军用大卡车突然向他们冲来,撞上巴顿乘坐的吉普车,巴顿脑袋被撞开了一个大口子,血流如注,巴顿立时昏死过去......经过军医们的努力抢救,但还是没有挽回巴顿的性命,10天后,巴顿离世。
59、首先,潘兴将军通令全军嘉奖巴顿,然后,又召集新闻记者,将巴顿的英勇事迹讲述给他们。这样,巴顿的事迹上了美国各大报纸,成了美利坚民族的英雄,“巴顿神话”第一次在全国传开了。
60、不过,巴顿还真就脱单了,那个女青年叫做阿特丽斯。据说二人在第一次见面时,听到巴顿大谈生死观,阿特丽斯不但不以为忤,反而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跟巴顿讨论起自己关于生死的一些观点。结果就是两个人志趣相投,一拍即合,很快就成了夫妻。
61、巴顿的任务本身是向西攻占布列塔尼地区,但是,他的进攻精神和运动战速度终于把局部的突破变成了全面运动战,迫使德军全面撤退。
62、1945年12月9日清晨,巴顿和盖伊少将一起乘车外出去森林打猎,心情愉悦的他们一路上有说有笑。当车辆行至一处铁路轨道时,司机伍德林发现一辆大卡车迎面冲来,虽然紧急踩刹车还是迎面相撞了!
63、诺曼底登陆前后,美军将官军衔设4级,由低到高为准将(一星)、少将(两星)、中将(三星)、上将(四星),上将为最高军衔。而英军在上将之上还有元帅。美军军衔与职务的对应关系通常为上校团长、准将旅长、少将师长、中将军长、上将集团军司令。但战时军官晋升较快,军衔往往跟不上职务晋升,因此,少将军长、中将集团军司令也很多。
64、巴顿从1944年1月开始在欧洲指挥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解放法国和进攻德国本土的一系列作战行动,占领德国以后,出任巴伐利亚州军事行政长官,后因政见不和辞职。
65、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战结束。巴顿被任命为巴伐利亚州军事长官。
66、遵照“与我的人埋在一起” 的遗愿,巴顿被安葬于位于卢森堡的美军公墓内,与5076名美军士兵长眠于此。他的墓碑非常简单,既没有肖像,也没有浮雕,只是简单地刻着:
67、在西点军校接受教育,乔治·S·巴顿(George S. Patton,1885-1945)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领导骑兵部队反对墨西哥军队,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分配给美国陆军坦克军的第一任军官。数十年来,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了职业生涯的高峰期,当时他领导美国第7集团军侵入西西里岛,并于1944年夏天在第3集团军的头部横扫法国北部。同年底,巳顿的部队在击败德国在突出战役中的反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之后他带领他们横跨莱茵河和德国,夺取了10,000英里的领土并将该国从纳粹政权中解放出来。巳顿于1945年12月在德国因车祸而受伤。
68、王近山授予中将,不满这个结果的他找领导理论,结果也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一顿。领导告诉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从他履历来看,可以授予上将,但经过综合考虑授予他中将,是基于整个环境决定的,上将的名额有限,是留给资质最老和功绩最多的战士的。王近山本身也是一个爱国将士,听到解释以后也就会心地接受了。
69、再有,巴顿将军的孙子詹姆斯·巴顿·托顿对于爷爷的死,到底是怎么说的?
70、美军、英军和苏军共同占领德国后,巴顿参加了盟军举行的阅兵,事后被苏联方面邀请共同用餐以增进同盟国联系。不过,这位“战争狂人”竟然口出狂言这样叫嚣:
71、在父母的悉心照料和不断鼓励下,巴顿并没有感觉到自己与别的小孩有所差别,最多也就是记忆力差点而已。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他不仅可以正常阅读,而且还能流畅写作。
72、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军组织六艘航空母舰悄悄抵达预定海域,向毫无戒备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空袭,史称“偷袭珍珠港”。第二天,愤怒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对日宣战,从此加入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队伍。
73、在马歇尔等人被授予五星上将时,巴顿任第3集团军司令,军衔仅是中将,1945年4月才晋升上将。美军在二战后期共有12个集团军和3个集团军群,这些集团军和集团军群的司令当时没有1人被授予五星上将,只有1人后来获得了五星上将衔,这就是第12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第12集团军群共有5个集团军,其中就包括巴顿的第3集团军,但布莱德雷当时也是中将,他正式晋升上将的时间是1947年4月,比巴顿还晚。布莱德雷晋升五星上将时,已是1950年他担任美军参联会主席兼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时。
74、小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二战时期的功勋将领,美国最著名的四星上将,不接受“之一”,也不接受“质疑”。他毕业于西点军校,历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第七骑兵团团长、第二装甲师师长、第一装甲军军长、第七集团军司令和第三集团军司令等职。
75、司机和后排的盖伊毫发无损,盖伊身边的巴顿撞到玻璃隔断的钢架上,又弹回座位,头部受伤而流血不止。显然,那个年代没有安全带这一说。当时巴顿整个人呈半昏迷状态,他迷迷糊糊地嘟囔着,说自己“脖子以下没有知觉”,紧接着,又说了一句,“我想,这是极好的死法。”
76、这番口无遮拦的言论被许多人认为是他招致灾祸的根苗。
77、日本袭击珍珠港后不久1941年12月,巳顿被指派第一和第二装甲师,并在加利福尼亚沙漠组织了一个训练中心。1942年底,巳顿在美国部队的领导下前往北非,在摩洛哥大西洋沿岸最初着陆之前,他向部队表达了他现在具有传奇色彩的战斗哲学:“我们要攻击和攻击,直到我们筋疲力尽,然后我们再次攻击。”巳顿对战斗的渴望会赚取他在他的部队中拥有丰富多彩的绰号“老血与胆量”,他用铁拳统治了他。凭借这种强大的侵略和无情的纪律,这位将军在1943年3月的一系列失败之后成功地让美国军队重新回到了攻势之中,赢得了战争对抗纳粹领导的部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