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护体面,不如重廉耻。求医药,不如养性情。立d羽,不如昭信义。作威福,不如笃至诚。多言语,不如慎隐微。博声名,不如正心术。(格言联璧原文)。
2、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人目光敏锐,能看见像秋毫一样细小的东西,但却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有人身强力壮,能举起千钧的重物,却不能把自己的身体举起来。这和有些人善于指责别人的过失,而痴于宽恕自己的错误,没什么区别。
3、鱼不能离水,离水则鱼死。人与气不能分离,没有气则形体败坏。心与天理不能分离,没有天理则心死亡。
4、(译文)问祖宗的福泽在哪里?我现在享受的就是,要体念当初祖宗积德的艰苦。问子孙的福泽在哪里?我所遗留的就是,要想到倾覆是很容易的。(格言联璧原文)。
5、一次,佛陀在大众中,一再问大家:谁见到我身口意三业的过失,请直言不讳地讲出来。圣者的示范,就是让我们多听别人对自己的批评。
6、不能困。能造就人材者,天不能孤。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
7、天下无穷不肖事,皆由于重利之一念,利一重,则念念皆违人心,为盗为跖,从此直入。
8、对于如何抵御异族侵扰,罗万化提出“重将帅”、“先决战”、“先理财”三条对策。结合当时历史,这几条建议都是比较正确的。
9、 今之用人,只怕无去处,不知其病根在来处;今之理财,只怕无来处,不知其病根在去处。
10、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国家。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贻子孙。
11、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12、 倚势欺人,势尽而为人欺;恃财侮人,财散而受人侮。
13、 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明道济世著述,谓之福;有聪明浑厚姿质,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无疾病缠身,
14、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
15、 大恶多从柔处伏,须防绵里之针;深雠常自爱中来,宜防刀头之蜜。
16、乎!人心一念之正,而神在其中焉。因而鉴察之,呵护之,上至于父母,下至于儿孙,必致其福而后已。故正心即是神,神与神相亲,又何疑
17、 慨夏畦之劳劳,秋毫无补;悯冬烘之贸贸,春恩广覃。
18、做善事心中愉悦,不必自己说而乡亲会赞誉,君子亦有所称道,上天也会赐福,死后也会留下好的声名。做坏事心中惭愧,虽想要隐藏,但终究为乡里传为笑谈,不仅要受法律的惩罚,上天也会降灾,死后也被人唾骂。
19、先益后损恩反为雠。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20、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21、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22、做善事不仅亲友敬重,鬼神亦在庇护。做坏事则亲友反感埋怨,鬼神也会施以惩罚。
23、 存一点天理心,不必责效于后,子孙赖之;说几句阴骘语,纵未尽施于人,鬼神鉴之。
24、高兴的时候说的话多没有信誉,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多不和礼节。(对上句话的解释)
25、慎风寒,节饮食,是从吾身上却病法。寡嗜欲,戒烦恼,是从吾心上却病法。
26、 爱人而人不爱,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爱人而人即爱,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谨焉。
27、读经书,阅传注,就为治学打下坚实基础;看史籍,鉴古今,就使宏论滔滔切中肯綮;游山川,观壮景,就使志气凌云眼界开阔;戒嗜好,弃私欲,就使胸怀磊落一尘不染。
28、(译文)一人独处应谨慎自己的行为,预知每一心思所含的意念,严肃威仪安于天命,敬人伦以成圣贤,谨慎各种行为以成就德引,改过向善以成贤良。
29、(译文)帮助别人,做善事,最令我愉悦;认真读书,重修养,最为人赞许。
30、(译文)楼下不适合供奉神牌,想到不受楼上玷污;屋后必须凿开一扇窗门,防备屋前发生火灾。
31、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非长厚之道也。”
32、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顽。
33、 祸莫大于不仇人而有仇人之辞色,耻莫大于不恩人而诈恩人之状态。
34、心以理为本,理被欲害则心亡,如水泉竭而河亦干也。
35、(译文)用心体会整理才能理解精确得当,所以应当沉着稳重,不然就成了口头耳边的小事,过后就忘了。事理要以典故为依据,因此必须学识广博,否则就成了随意推测,胡编乱造。
36、 圆融者无诡随之态,精细者无苛察之心,方正者无乖拂之失,沉默者无阴险之
37、 行己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