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2、① 时,我总喜欢捧着一本诗集,享受属于自己的那种安静 的生活。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4、文中第3自然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5、“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展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言之有理即可)
6、D.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可形容非常痛快。与语境相符,所以正确;
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又被称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的诗歌305篇,反映了约五百年的社会面貌。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8、
9、文章按 、 、 的景象加以描写,最后抒发了对夏的感受,对人生的感悟,做到了景与情的交融。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
11、答案:(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
12、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文末可以下载打印版)
13、朗读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图画,想一想每首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喜欢从《诗经》中取名字。请根据下面的诗句说出历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与其身份。(呼朋引伴的正确解释)。
15、对于诗文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字恰当,有人认为“入”字更适合。你选择,理由。
16、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17、夏,年年来,年年去,而红尘依旧,炎凉依旧,而这人生,却再也不能重新走过。
18、“寻春”蕴含两层意思:(1)寻自然之春;(1分)(2)寻内心世界之“春”。(1分)
19、小鸟在树枝上叫着,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20、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1、
22、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呢?
23、B.罄竹难书: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褒贬误用,使用不正确。
24、第④段有一处是作者展开的想象。请摘抄下来,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5、C.班长提出举行“为梦想加油”主题活动的建议,同学们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26、D.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C句形容“峨眉山的猴子”不恰当,使用有误。
27、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28、(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9、本诗描写的“钱塘湖”就是______________,“白沙堤”又
30、②感情色彩转换后的语境义:选择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但有时贬义的可以褒用,褒义的也可以贬用。
31、D、北京奥运会上,“冷面杀手”张怡宁蝉联乒乓球女单。(指神色冷峻,不苟言笑)
32、理解语境中词语的意义,欣赏和思考重要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33、作者最难忘的是什么季节的杭州?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2分)
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5、D.大剧院里,几位演员表演了话剧《屈原》,他们将剧中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36、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37、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在使用时,多义词常与比拟、比喻、借代等修辞结合,表示其中的一个意义。所以解释多义词一定要紧扣语境。
38、③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39、(1)请分析甲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和乙文中“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两句话里加点词的意思和作用。(3分)
40、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41、 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吹动杨柳的春风 引用 借代
42、D.袁隆平将一生浸在稻田里,用一粒种子书写波澜壮阔的稻田史诗,将功勋镌刻在广阔的大地上。
43、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_____的文明。旷野在最初,_____,甚至是温文尔雅地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_____了。玛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44、(3)古诗讲究炼字,使诗句准确生动。请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45、D.标新立异 处心积虑 妇孺皆知
46、首句中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2分)
47、
48、解析:“运用了比喻修辞”错,应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49、(2)甲、乙两个文段都抒发了 、 的情感,但乙文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 。(3分)
50、⑵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5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52、最全初中语文思维导图,22张图涵盖所有知识点!
53、中考的目的就是要检测考生上述能力的形成状况,命题者往往会根据各种能力要素来精心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作为测试的文本载体,然后根据阅读材料来精心构思、研制题目,使阅读能力的测试点与上述能力要素一一对应,合理分布,形成最佳的题型组合。
54、生活中,事儿没办好叫“砸锅”。人们为什么这么说,“砸锅”最初指的是什么,它是因何而来?
55、C.为构筑群体免疫屏障,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给广大群众接种疫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56、时钟滴滴答答地走向八点多的时段,我们邻居的一群小孩们,呼朋引伴地赶着牛群,踏上放牛的路程。
57、② ,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5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59、③反语表达的语境义:反语是作者含蓄曲折地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与字面的意思完全相反。
60、(答案)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而“春花图”此外还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虚实结合;“春草图”以描写形态特征为主,“春花图”则是绘形、绘色、绘声、绘味多角度进行描写。
61、文中的“火山”暗指 ;“霹雳”比喻 ;“铁树开花”比喻 。
62、造句4:大考后,我们呼朋引伴去逛街,各种小吃店都逛个遍。
63、(2)甲文中的“东风”指的是春风,那“古道西风瘦马”中的“西风”指的是什么?(1分)
64、B.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扶贫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事例不胜枚举,可真是罄竹难书啊!
65、D(解析) D项扪之若婴儿之肌肤,被誉为“群砚之首”的是端砚,而非歙砚。
66、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
67、B.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68、客栈里高朋满座,此时正是晚膳时辰,大家都在呼朋引伴大口喝酒大口吃菜,热闹非凡。
69、D.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70、这首诗歌反复两次出现“咱们的中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1、 随着曲艺被广大国人接受,戏曲行业的一些行话也在大众中流传开来。“砸锅"开始指戏剧演出不成功,戏曲演员被观众喝倒彩,后渐渐引申为做事情失败。如今,人们早已经淡化了它在戏曲中的内涵,而专指事情办砸。
72、呼朋引类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ūpéngyǐnlèi,指招引志趣相同的人到一起去做某事。
73、D.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74、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用在此处不当。可以排除A、C项;
75、《东郭外传》:“你逐日在外头呼朋唤友,你兄我弟,是没有工夫料理家务的。”
76、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77、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8、例3(200孝感)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