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2、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
3、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告诫人们一定要有真本事,我们的孩子也是,学会自己的本领,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4、我们内心的烦恼根源,有时候说“三毒”,有时候说“五盖”──贪、瞋、痴、慢、疑,盖住了我们的佛性,使我们的佛性、智慧都蒙蔽了。“慢”,就是骄慢,其根源是来自于瞋。所以,就修行来说,慢心的降伏是很重要的。古人也说“谦受益,满招损”,“满”就是骄慢、骄满。宗风里面对“谦”的提示比较多。(互相谦让的典故)。
5、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6、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7、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8、应该要互助合作、互谅互信,以和为贵,做到声应气求,一团和气为全民谋福利。
9、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
10、“嗯!狐狸伯伯,你快给我们评评理吧,是他想抢走我发现的食物啊!”
11、这时,弟弟突然走过来,把手中吃了一半的梨递给孔融说:“哥哥比我大,大梨给哥哥吃。”
12、贝罗尼朝她们微微弯腰,回答说:“不敢当,我就是贝罗尼。”三位英国妇女大吃一惊,想起昨天的不礼貌,一个个红着脸跑掉了。
13、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14、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呀,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15、轮到孔融了,他仔细看了看盘中的犁,挑了一个最小的,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16、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17、看了之后我的感想就是:身为拳王,能做到如此,可算为谦让的楷模了。
18、“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19、晋景公称赞士燮的功劳与郤克同样大。士燮说是听从荀庚命令、接受郤克统帅的结果。景公称赞栾书,栾书说:“这次胜利有赖于士燮的指挥和士兵的奋力作战。”晋军将领互相谦让,推功及人的美德反映了他们团结协作,共同战斗的精神,这正是大败齐军的关键所在。几年以后,晋军主帅战死。晋侯检阅军队,派遣士丐率领中军,士丐辞谢了,他说:“荀偃比我强,请派荀偃吧。”于是,晋侯让荀偃率领中军,士丐辅佐。
20、管仲和鲍叔牙曾经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利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里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的。”
21、谦,就是心存谦虚。一个人再有什么样的才华,有什么样的能力,有什么样的功劳,都一定要谦虚。而且愈是有学问、有能力,自然就会愈谦虚,所谓“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学问深时意气平”。
22、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
23、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24、两只猫眼睁睁看着秤上的食物,越变越小,越变越小。
25、今天大头爸爸要给孩子们讲一个童话故事——土豆胡萝卜大战。有一个脾气很差的土豆被胡萝卜撞了一下,于是双方就打了起来,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听完这个故事你们就知道啦!
26、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27、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28、“这样右边又太轻了!”于是在咬下一口左边的。
29、有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用心画画儿,来了三位英国女游客,看了他的画儿,便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批评起来,一个说这儿不好,一个说那儿不对,贝罗尼都一一修改过来,末了还跟她们说了声“谢谢”。
30、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31、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32、“咦,右边比较重喔!”狐狸说着就把右边的一半咬下了一小口。
33、俞伯牙三年学成,为了追求更高的技艺,开始游历各方,寻求名家,苦练琴艺。在孤岛练琴,每日看着波涛汹涌的大海,鸟鸣山间,日复一日自然里的陶冶,心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琴技日益高超。一日林中即兴弹奏,被钟子期听到,才有了后面的故事,一方面看出来两人却是知音,另一方面体现了俞伯牙的技艺高超。
34、历史中的孔融能诗善文,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关于孔融有很多历史事迹呢,小朋友可以自己多多的读书来了解哦!
35、“实在没办法啦!就让伯伯吃光吧!”结果狐狸把食物吃的一干二净,还说:“啊!真好吃!嗨!再见了!”多么狡猾的狐狸呀!
36、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37、管仲和鲍叔牙两个人是好朋友,分别辅佐齐国两个公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他们都逃亡在外,齐襄公死后,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想赶回去继承王位,管仲在公子小白回国的路上埋伏准备暗杀小白,结果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带钩,小白将计就计,躺在地上装死,躲过了一劫。公子纠以为小白死了,就慢悠悠的回国,而小白则日夜兼程,抢先回到齐国继承王位,就是齐桓公。
38、“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39、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40、 他告诉人们要学会孝亲敬老,懂得尊重,学会分享,礼让,不要自私自利。现在的孩子由于溺爱,很容易没大没小,处于“小皇帝”“小公主”状态。
41、分羊的典故。有个皇帝决定要奖赏臣子们每人一只羊。但那些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要怎样分配才不至于导致争议呢?皇帝把这个“难题”抛给了手下的臣子。第二天早朝时,百官们各抒己见,向皇帝提出了很多的分羊办法。正当百官争论得脸红耳赤时,宰相默默地来到圈羊的地方,把其中一只最瘦、最小的羊牵走了。于是大家在互相谦让中很快地就把羊分了下去。
42、爱国之行,文明当先。恪守信诚,相互谦让。厚德薄礼,中华传承。修身律己,以和为贵。传统美德,永铭于心。尊师识礼,孝义为先。诵传经典,弘扬正气!
43、 看着像韩家庄三姐妹、小涧东这些人家的分房故事,真是让人心头一暖。
44、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任何成功和收获都是需要自己付出努力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45、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46、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
47、例 选个最近的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一日,非洲肯尼亚的小村落来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看看他父亲的故乡的年轻人。他刚到村口,就看见一群族人拿着长矛,在那里激烈地谈论着。上前一问,原来是要和另外一个部落打仗。年轻人不解地问其原因,一位族人气愤地说道:“那个村子的人老和我们抢地盘,抢走我们的果实和庄稼。我们之间的争执已经很久了。每一次都要大动干戈地打上一回。”这位年轻人摇摇头,向族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去和邻村的人谈判。族里的人虽然想抢回自己的土地,但更加希望和平,于是便让年轻人去了。几个小时后,年轻人满意而归。当问其究竟,他说:“这很简单,我对那里的族长说我们愿意送给你们一些土地,但是希望你们不要再抢我们的粮食了。”他们也希望和平,听到这些当然愿意,还带来了一些水果和粮食。两族之间几十年的矛盾被年轻人这样解决了,他从此成为族人心中的英雄。而这个年轻人就是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
48、齐桓公当上齐王,要任鲍叔牙为相,鲍叔牙说如果大王想治理好齐国,那么用我就足够了,如果大王想称霸诸侯国,非用管仲不可,通过鲍叔牙的劝说,齐桓公决定任用管仲为相。
49、事情是这样的: 小涧东社区刘大哥家兄弟姐妹四人,已故父亲留下了两间房屋。在这次社区改造中,兄弟姊妹四人每人有继承的权利,按照拆迁补偿标准,也就意味着每个人有近15万的继承权利。但为了照顾最小的弟弟,两个姐姐均明确提出,把自己的那一份让给弟弟,不仅如此,大哥也主动让出了自己的一部分权利。兄弟姊妹四人和和气气地一起来签约,在场的父老乡亲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说:“15万,对于农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字,就算在殷实之家也不是随随便便说放弃就放弃的。听说有的兄弟之间为了4万、5万都挣破头,这兄弟姊妹四个能这么和睦、谦让,真叫人佩服!”
50、张家人在受到书信之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的让出了三尺的地界,而吴家人看到张家人如此礼让,如此慷慨,很是羞愧,所以也是同时让出了三尺的距离,最终这条小巷子没有被吴家霸占,反而因为双方的礼让,变成了一条六尺的巷子,两家人自此和平相处。这就是“六尺巷”的典故的由来。
51、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