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呼百诺)一人呼唤,百人应答。形容有钱有势,仆从很多。
2、(一夜夫妻百日恩)一旦建立了夫妻关系,深厚的感情历久不衰。(一通百通什么意思)。
3、WELCOMETOWANFOMOUNTAIN
4、(一错百错)指在关键问题上错了,其它有关的事情也无一不错。
5、(一犬吠影,百犬吠声)吠:狗叫。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
6、(融汇贯通)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7、(一呼百应)一个人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
8、(一倡百和)和:呼应,附和。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极多。
9、老师教导同学们要对学过的知识举一反融会贯通。
10、(劝百讽一)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11、我以前说过很多次,一个单词如果有很多个意思,我们就要去想它的本质意思到底是什么,一个单词不可能无缘无故有那么多个意思,多个意思一定是从某一两个本质意思出发衍生出来。
1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3、(一百五日)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指寒食日。
14、(一狠百狠)狠:狠心。指既然狠下心来,索性就狠心到底。比喻小处已经下狠心做了,大处也就无所顾忌。
15、百思不解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ǎisībùjiě,解释为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指经过反复思考之后,还没有得出结论,令人感到非常疑惑,或称百思不得其解。也用来形容问题非常难,使人难以从中得出答案,探究结论与真理。
16、(一狠百狠)狠:狠心。指既然狠下心来,索性就狠心到底。比喻小处已经下狠心做了,大处也就无所顾忌。
17、(一响百应)应:响应。一有响声,马上有很多人响应。
18、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你怀疑我说的话吗?性善这个问题,尧舜之道主要是性善。“夫道,一而已矣。成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孟子引用了前辈先贤说的话,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19、(一身百为)为:作为。一个人能干百样事。形容人有能力,能做各种事情。
20、(水乳交融) 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21、我把这种母语人士第一反应想到的意思成为「第一反应意思」。
22、无论什么科目,预习和复习都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对于新知识,我们可以通过预习提前了解,在学习的同时更能坦然接受老师的讲解。预习是接受能力弱的孩子必不可少的学习步骤,否则学习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复习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加深印象,这对成绩的提高同样重要。
23、母语人士看到每一个单词,脑海里第一反应想到的是什么?
24、(融为一体)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25、(百无一二)一百个中找不出一两个。指某一类人或事物所占比例极少。
26、(百无一用)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27、(杀一警百)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同“杀一儆百”。
28、要做到学以致用,使学有专长的人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29、(鸷鸟累百,不如一鹗)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30、(百喙一词)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
31、(一人传十人传百)指消息由一个人迅速传递开去。
32、有些人,不需要百万家私,一心只想解开“心结”,一通百通。陀思妥耶夫斯基
33、(一言抄百总)一句话说出口,再也不改变。形容已拿定了主意。
34、(一通百通)通:通晓。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
35、(百无一漏)干一百件事,没有一件疏漏。形容有完全把握,不会失手。
36、(一夜夫妻百夜恩)一旦结为夫妻,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
37、(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38、滕世子从楚国回来,再次来看孟子,孟子一见面便讲,世子啊,你还在怀疑我上次告诉你的话吗?孟子看出腾世子心中还存有疑问的,因为“诚于忠者形于外”,孟子一见他的态度、神色,早就明白他心中还是存疑不定的。一方面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战国时期到处纷乱的,都在富国强兵,大家都不讲道义,也不讲礼仪了,你再说什么人性本善,这么深,跟经验不符。第二方面,南先生性后面讲的,滕文公从楚国回来,楚国当时已经很牛了,而且他兴文化,特别霸道的气很重,好像也跟孟子讲的不符合。
39、明·吴承恩《西游记》:“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习自练,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40、(惩一警百)警:警戒,也做“儆”。指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41、一通百通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ītōngbǎitōng,意思是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
42、(一夜夫妻百夜恩)一旦结为夫妻,就会产生深厚的感情。
43、(一心百君)忠臣虽经历几个君主还是始终如一。
44、世子并没有讲话,但孟子一眼就看出来,就像后世禅宗祖师的教育法。所以孟子直截了当地说“夫道,一而已矣”。世子,你还怀疑什么呢?道,就是这个,更没有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政治,这一个真理,就是一个、一贯的,其他各种各样的看法、讲法、学说,都是偏见。其实,天下的大道,是不二法门。孟子讲出一番理由,叫滕世子坚定信念,相信传统文化道德政治精神,不要变。南先生继续讲换言之,尧舜之所以为尧舜,其内圣——内在修养达于圣境的成就,也全在于这个心啊!你心里已经感觉到“今是而昨非”,那么,自己此心已转化了,只要你能拿出大勇气、大智慧,肯直接承当下来,立即可以转凡成圣了。
45、(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46、相似词:百事通 一通 一窍不通 一致通过 心有灵犀一点通 红通通 打通 扑通
47、(百不为多,一不为少)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48、(讽一劝百)讽:用委婉含蓄的言语批评、指责;劝:劝告,劝戒。委婉含蓄地批评、指责一个,使大家都受到教育。
49、南怀瑾先生、刘力红老师:人的一生大都在耗费生命,想复命,睡觉太重要
50、聪明和智慧不同,很多学历很高学问很好的人,有聪明而没有智慧。智慧是生于空的,你要把世间的聪明、烦恼、妄想、杂念都丢完了,那个般若智慧才出得来。你有学问就有思想,有思想心中就有念头,当你还有这一念时,智慧就出不来。我们学佛人的行为,同这个智慧的道理是一样的。你能「舍诸所有」,把一切空完了,才能得大智慧。大智慧是一悟千悟,一通百通,不是有学问就能做得到的,学问只不过是累积来的。
51、(一泻百里)形容江河水势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同“一泻千里”。
52、那不叫“一以贯之”,该“二”以贯之了,因为一个忠,一个恕,岂不是二贯?明明孔子告诉他“一以贯之”,为什么他变出两个——忠恕来?这是一个大问题。……
53、4,我在学校里没学过计算机,我现在能够运用,完全是无师自通。
54、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千株老柏
55、(一了百了)了:了结,解决。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结以后,其馀有关的事情也跟着了结。
56、(百里挑一)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57、(一门百笏)笏: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可以记事。一家里有许多手拿笏板的大臣。形容旧时豪门贵族的兴盛状况。
58、settle有9个意思,但本质意思只有一个
59、血与气,是人生命的活力所在。邪气侵袭它,则血气不正。血气不正,则发生变化而出现病患。然而经脉,是能够决定死生,治疗百病,调整虚实的,所以要慎重地予以对待。”
60、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61、(杀一利百)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同“杀一砺百”。
62、(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比喻说话夸大之极。同“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63、(一呼百和)一人呼唤,百人响应。形容响应的人很多。
64、(一窍通,百窍通)窍:孔。关键的一窍通了,百窍都通。形容关键的一点明白了,所有的也随之而明白
65、(以一奉百)奉:供养。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指生产的人少,消费的人多。
66、(一言抄百总)一句话说出口,再也不改变。形容已拿定了主意。
67、(杀一儆百)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68、(一掷百万)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
69、(百不当一)当:抵挡。一百个抵挡不住一个。
70、(一彻万融) 犹言一通百通。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
71、(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吠:狗叫;形:影子。一只狗看到影子叫起来,很多狗也跟着乱叫。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
72、(砍一枝,损百枝)砍掉一根树枝,可能会损坏百根树枝。比喻得罪了一个人,可能会牵连到许多人。
73、(以一儆百)惩罚一个人以警戒众人。同“以一警百”。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