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大学第二年,对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重点培养。教师可以设置专项训练,让学生们在其中对写作要求进行理解和掌握,比如:写作的基本内容包括什么样的文体?涉及怎样的写作风格?内容要以什么样的情绪呈现?接着训练学生对文章的猜想构思能力、应用分析能力、抒发表达能力、素材积累应用能力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写作能力,包括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创作等。
2、随着“我太难了”的爆火,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度将其变成“我太南了”,其后各种表情包的配文也纷纷由“我太难了”变成“我太南了”。“我太南了”流行的原因一方面是来自于网络上的一个段子:“北极熊:你怎么不来找我玩啊?企鹅:我太南了”,另一方面是网友们将麻将牌中的“南”用来当做表情包,很多人觉得风趣幽默便跟风使用。除以上两个原因外,“我太南了”的流行还与谐音有很大的关联,谐音就是指字音和字形相同或相近的音,谐音使得网络流行语具备了更强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3、由于概念界定不清,甚至把网络语言归入网络流行语范畴,导致对网络流行语类型划分和特征把握上众说纷纭。目前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说法。谢亚军认为,网络流行语有首字母缩略、数字谐音、符号语言、汉语谐音词、语码混合及语义迁移等几种类型。伍凌从网络流行语的构成方式把其划分为语义偏离、语法偏离、借形赋义三种类型。也有学者根据其产生途径把网络流行语划分为“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变化中产生的新词”、“旧词语的重新流行”、“外来语词的使用”和“影视作品、流行歌曲等大众传媒中的经典语言”等。汤玫英在《网络语言新探》中将网络流行语分为单纯流行语和格式流行语。她认为,以完整的词语形式出现的流行语即为单纯流行语,如“打酱油”“俯卧撑”“范跑跑”“郭跳跳”“做人不能太CNN”等就是此类;以一定的语言格式出现的流行语即为格式流行语,其来源主要有走红的网络作品、畅销书籍、风靡的广告语、流行歌曲、热播电视剧、著名的电影对白等。这些都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类型划分。
4、流行语“宝藏xx”有两个相反的意思:一是褒义,称赞某人、某事物具有不为大家所知的优点,犹如宝藏,越深入挖掘,越能得到惊喜,如“宝藏小镇”“宝藏节目”“宝藏品牌”等。二是贬义,用于嘲笑、讽刺明星黑料、黑历史太多,挖都挖不完,如“宝藏男孩”“宝藏女孩”等。“宝藏XX”最早出现于2016年,在2019年火爆起来,不仅频繁出现在网络娱乐新闻中,而且有逐步泛化的趋势,用来形容日常生活里的一般事物、事件。(网络流行语研究论文)。
5、大学的第三年,要对学生进行时间的合理分配进行指导,在这个阶段中有效提升自己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前面两年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通过拓展来提升自己对文学的鉴赏力。通过多种文体以及不断的写作练习,提升不同文体的写作技能水平,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写作。要对自身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充分利用,加强评论性文体的写作实践,通过多次的训练,不断提高自身对多种文体的写作能力,从实践中找到写作的技巧。
6、计算的结果呈现出一个很有趣的规律。从1836-40年,使用邮票的国家只有一个。1841-1845年,有2个新国家采纳了邮票,1846-50年,又有6个国家开始使用邮票……稍微观察一下数字的变化,便不难看出,采纳邮票的国家数量在最初增长地十分缓慢,但接下来开始加速,在1856-60年间,新采纳邮票的国家达到了8个。但是,自此之后,增长的数量又逐渐递减。最后,到了1876-80年间,新增国家数量恢复到1个。
7、这里说的“内涵模糊与歧义”不是指网络流行语本身,而是指分析、研究网络流行语的学术论文。无论是近期的“躺平”,还是稍早的“佛系”,网络流行语本身都不是学术词汇,其缺少严格界定、含义模糊实属难免。但问题是很多分析、研究网络流行语现象的文章,同样存在类似问题,过度的文学性描述让人云里雾里。由于缺乏严格界定,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讨论常常给人这样的印象:大家虽然在谈论同一个词语(比如“佛系”“躺平”),但实际所言却非同一事物,很少有人交代清楚其在什么意义上界定和理解某个网络流行语,以及这样的界定和理解有何依据。这导致有效的交流对话难以展开。
8、(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发展困境;优化策略
9、 《天涯》杂志1996年改版后第一期“民间语文”的“编者按”曾指出:“广义的文学,包括人类一切有创造力的语言和文字,并非作家的专属领地”。③“民间语文”此词一出,网民们似乎看到了江湖一统的壮丽前景,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那令人欢欣鼓舞的的全民写作的场景中,坚信以己之力能记载住千姿百态的“民间”景象。“民间语文”一词的指向看似是解构精英、少数派、正统、主流文学的模式,民间资源焕发出不曾有过的魅力。当然,最近莫言的获奖也使人关注到他作品里的民间资源,但很多业外人士是无法分清此“民间资源”与彼“民间资源”之间的区别的。如果说早年的《天涯》杂志为那些被压抑的民间话语权提供了展示的可能性的话,对一般民众来说,文学终归是文学,文学刊物提供的所谓平台的门槛依然还是门槛,而网络文学的完全不设限,似乎为来自民间群情汹涌的全民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而韩寒、郭敬明等新生代作家在作品中对网络时代文化转型的试验就不仅仅停留在几句网络语的层次了。
10、在众声喧哗中,“躺平”成为一个躲躲闪闪难以把握的“幽灵”。正所谓“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不同的学者对其充满歧义的描述都存在自说自话之处。这其实反映了一个问题:目前关于网络流行语的分析话语与其分析对象(即网络流行语本身)在话语形态上高度同构,它们都更像是文学性的描述而不是学术性的分析。换言之,对网络流行语的分析和流行语本身一样难以捉摸、含义不清。
11、而今的网络语言,已改变了汉字,作文中的错字连篇,日常生活中,听到正常的回答,有些人还有些没反应过来。人们已经慢慢丢失了我们的标志与骄傲。(网络流行语研究论文)。
12、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新媒体迅速发展,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汉语言文学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善于利用、搜集、整合有利于教学的各种网络资源,是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堂更加的生动化与形象化。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图片、数据等多种题材展现、分析汉语言文学所涉及到的各种人物特点、故事背景等,充分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与共享。同时,教师可以提出网络中比较热点的问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组成各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老师对于大家的观点进行点评与评析,加以科学的引导。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有利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13、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2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月17日,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1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14、放学了,回到家后,弟弟心情十分难过,我赶紧走过去问:“弟弟你肿么了?”弟弟望了望我,心情仿佛像渐渐回升了一般。过了一会儿,他又“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我好奇地问:“老弟,你肿么了?肿么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呢?”老弟笑的更开心了,上气不接下气的说:“你讲的网络用语实在是太好笑了,笑得我肚子都疼了。”“虾米?”原来是网络用语让弟弟开心起来啊。但是转念一想网络用语还是少用为好啊,不然我们的国宝——汉语就要糟蹋在我们的手上了啊。
15、(17)连晶晶.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探讨(J).高教学刊,2020(19):168-1
16、目前,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编排,这样就可以打破一定的结构顺序进行整合。换种角度看,就是可以作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数据库而存在。如,我们可以加强汉语言文学口语知识的练习,将诸多名家口语集锦放在专门的地方,通过网络平台将自身所需的资料进行整合,最后才能更好地变成自身的知识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汉语言文学课堂上进行相关的练习解读。(3)
17、网络流行语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勃兴而诞生的,其兴起之初就带着网络话语天然的特质: 广泛性、流行性、解构性、时代性等。
18、盘他——teachhimalesson。“盘他!”相当于“怼他!”“摆平他!”还有“我被生活‘盘’。
19、因此,研究网络流行语需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准确把握其内涵,从而赋予分析对象以基本的确定性。不同阶层的人往往都在使用“躺平”这个流行语,但他们是在各自所处的语境中、出于不同目的而使用的(这完全可以理解),从而也就赋予同一流行语不同的内涵。于是,“此躺平非彼躺平”的现象也就难以避免。这是需要研究者特别注意的。真正有效的网络流行语分析,需要对流行语的使用者本身进行社会学的分析(包括其年龄、性别、阶层、民族身份、经济收入、职业身份等)。
20、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使用极大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为语言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兼具一定的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
21、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个人人文修养和自我审美意识。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将审美教育完美地融入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本文主要以审美教育为前提,详细地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了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有效开展和完美渗透,旨在更好的指导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2、完整的说法为“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其出自抖音一位网友的搞笑视频,表演他内心中的城里人和我们蹦迪的不同之处,然后自己配上的这一段音乐,用的也是当地的塑料普通话,搞笑的口音和表演让其就此走红网络。
23、 网络流行语与传统语境相互作用与发展,一方面,网络流行语对传统语言词汇库的确有一个扩充的作用,丰富了传统语境的词量。虽然网络流行语的词汇或语句都较为简单,但其反应出传统语境中原本所没有的一些感觉,并且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自我淘汰一些缺乏生命力或说被逐渐废置的词汇,同时吸收和接纳新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个性,满足交际需求。在吸收网络流行语的同时,有些传统语汇在以网络为媒介的交流中被赋予了新的涵义,让原本正统严肃的传统语境更显活力,更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这一角度来说,网络流行语的融入对于传统语境是有利的。
24、魏雨童,《华文网络流行语传播现象解析--以近三年娱乐类网络流行语为中心》,北京印刷学院硕士论文,2017年。
25、2019年,风靡全网的网络流行语“我太难了”,其实是出自“快手”APP上的一个土味视频。该视频一经发布,“我太难了”便迅速蹿红网络,视频发布者giao哥也因此一炮而红。此后,人们无论在现实生活交流中,还是社交媒体聊天中,遇到一些对自己而言比较困难的事情或尴尬的处境时,就会说一句“我太难了”,还有各种各样以“我太难了”为主题的表情包相继出现。2019年12月2日,“我太难了”被《咬文嚼字》公布为2019年十大流行语,“我太难/南了”在2019年网络流行语中可谓独占鳌头。
26、“不忘初心”一词,已知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意思是说时时不忘记最初的发心,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
27、(2)徐渊.强化写作能力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J).学理论;2011(10):226-2
28、2 201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和内卷等的语义、语用解读
29、②网络语言对中国汉字造成不良的影响。现在网络语言被很多中小学生变相利用,特别是在写作文上,有些网络语言存在严重的语法错误、拆字现象,一旦运用在作文之类的写作上,就会不注重文字结构的严谨,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而我国的汉字是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筛选而留下的精华,代表着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庄重而威严,是一个国家文化繁荣的象征,网络语言与中国汉字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中国汉字中的每个汉字能经得住千锤百炼,而网络语言经不起推敲,不仅会乱了语言文化的阵脚,而且显得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寻,不利于中国汉字的发展;
30、(3)尹若男.近年来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现象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112-1
31、论文讨论方言词在互联网中的使用、传播、分化直至最后被共同语吸收的过程。文章第二节分析新奇、幽默、恶搞等几种社会心理在方言词传播中的作用。在分析幽默这一社会心理时,文章举例称:
32、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19年十大网络用语:
33、《督导与生活》第六十期2020年11月20日
34、2019年12月,各大机构发布了年度网络流行语榜单。
35、目前在相关研究中有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郑丹娘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流行的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人在聊天时使用的“键盘语言”。汤玫英在《网络语言新探》一书中提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一个影响巨大的群体,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陈一民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又叫网络雷语、网络热词语。”杨萍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由网民创造或由网民积极传播的,进而被多数网民认可、接受并使用的语言。南京大学孙洁、樊启迪、巢乃鹏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比较了网络流行语、网络通用语和网络语言的差异。
36、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中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所应用的教学方式不具备统一性,比较多样化,但其中大多数的教学方式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范例教学是多年教学实践得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之那么什么是范例教学呢?就是把教科书中的写作理论与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有效地融合,让抽象的概念以实际应用的例子具象化。通过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实际应用来讲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主动性,扭转学生惯有的消极学习的状态。只有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才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进行基础写作和文学写作的授课时,应当注重将写作课程与其他文学课程进行融合讲解,在写作课程讲授中引入古今中外文学的精华知识,有效地结合文学与写作理论。具有很强规范性的写作中,无论是技能性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还是实践性强的学术论文写作,都应从经典的范文中提取相应精华和写作理论,在进行相应知识授课前使用适当的例文铺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解结束后通过范文来印证写作理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写作更规范。
37、“我酸了”是从流行语“柠檬精”“柠檬人”衍生出的新说法。柠檬最大的特点是酸。在流行语中,“柠檬”是指心里酸溜溜的,略带嘲讽、羡慕、嫉妒的意味。“柠檬精”“柠檬人”,指的是那些躲在键盘后对他人冷嘲热讽的人。后来在语言运用中发展出“我酸了”这一新的表达,情感色彩也从贬义转为中性,可用于自嘲式的表达——对他人从外貌到内在、从物质生活到情感生活的多重羡慕。“我酸了”较“柠檬精”更为直接,类似于“我羡慕了”“我嫉妒了”。“我酸了”中的“酸”字有时也被替换为“柠檬”,“柠檬”活用为动词,即“我柠檬了”,更显辞趣。
38、④逯彦萃:《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原因及效应》,郑州:《新闻爱好者》2010年第16期。
39、“自媒体化”的兴起,使得普通网民也拥有了在网络平台上相对自由的观点发布和信息传播的渠道,于是他们开始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表达的观点或者无法表述的心情、感受、思想等,在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进行发布和表达。这些个性化的词汇虽然只是代表了一个人的心情或者感受,但是在网络平台上,任何一种观点都有可能引起网民的共鸣。这种共鸣,会帮助这些饱含个性观点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快速的大量的扩散和传播。大量的转发行为,就会在网民中引起瞬间爆发式的效仿效应。这些信息一旦在网民中产生共鸣,就会有大量的网民利用自己的微博、博客、论坛、社交网站等网络公共平台对这一信息进行转发或分享,甚至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对信息的内容进行丰富,使得原本并无引申义的网络词汇变成了众多网友转发和分享的具有特别深刻的引申义的“网络流行语”。
40、根据百度百科,表达新义的“上头”最早使用是在电子竞技中,某玩家在某次战斗中击杀一定数量的对手后,一时失去判断力,明明不能再继续战斗,而且此时只要自身愿意,客观情况完全允许脱战,但该玩家不顾队友劝说,强行继续战斗,造成失败的结局。2019年,在一些热播影视剧影响下,“上头”一词脱去了“不良结局”的包袱,更加盛极一时。
41、第三个规律是,在第二次的大规模引爆中,微博大V的作用非常有限,相反,普通的微博用户(ordinaryusers)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尤其是那些粉丝数在232以下的用户。
42、 例如2010年10月16晚,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而肇事司机不但没有对自己的劣行惭愧,反而是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随后,“我爸是李刚”便立刻蹿红网络,这种看似幽默搞笑的背后,其实是人们自发形成的对权力阶层的一种声讨。
43、关键词:2019年;十大网络流行语;语义;语用;解读
44、(14)孙雪梅,刘昊哲.网络流行语的形成特点及价值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8):86-
45、(12)孙旭.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2019年度十大流行语(J).汉宇文化2020(12):112-1
46、2020年前半年流行了一串数字“857”。857“是网络歌曲《BowChiBow》的副歌部分,听起来很像是汉语的数字8这首歌让人听了有蹦迪的冲动,所以857暗指蹦迪。随着857热度的不断攀升,网友们又将857解读为:8点去蹦迪,蹦到凌晨5点,一周去7次。对于疫情期间在家带娃上网课的家长来说,就是每天上午8点上网课,下午5点上网课,一周上7天。又因为8+5+7=也有网友认为857是表示爱你的最浪漫的数字。”
47、总体来看,目前对网络流行语定义的基础研究还不多,研究者从自身专业角度和关注视角得出了对网络流行语某些特征强化的相关定义,较粗略地描述了网络流行语特征,但总体看还没有分清网络流行语与网络语言、网络热词的区别,存在定义模糊、界定不清等缺点,还存在一些分歧亟待厘清。
48、论文的基本写法,论文除了外在格式上要有各个单位的要求之外,内容上也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切记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不能把几个凑在一起,"贪多嚼不烂"的道理该懂的。主题也不宜过大,一点最基本的内容研究透彻就好,太大了分支太多反而不好。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