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而20年前,笔者15岁,曾捐出50元捐款,定点到盘县,据说50元是贵州初中生一年的学费,而后,笔者收到了对方感谢信,不久,便与那个能写出如涓涓细流般柔软字体的女孩成了笔友。
2、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3、——叶圣陶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4、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5、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做‘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做‘略’。
6、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7、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叶圣陶
8、各种学科除了各自的目标之外,有个共通的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9、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使学生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
10、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11、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12、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战国)孟子
13、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见晶莹的宝石,也随时会发见粗劣的瓦砾。于是收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14、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15、在教育方面,什么学制、备课、训导纲要、教科书籍,比起教师来,都居于次要地位。
16、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都要认清那门功课的目标,如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使用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理化科在懂得自然,进而操纵自然之类;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
17、语文教育说到底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全面的、善于处理生活的普通公民,决不能把学生训练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或大或小的官吏,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
18、 “如果说恋爱是甜美的酒浆,但随便乱喝,就会变成烈性的毒汁。”
19、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20、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有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
21、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22、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23、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24、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
25、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26、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
27、优良的文风应具备“三性”要求,即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其中准确性是基础和前提。
28、 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29、世界上有许多怀着理想的人被称为傻子,您对教育自有一套理想,很可能立刻取得傻子的徽号。但这是多么可爱多么不容易取得的徽号啊!
30、 所以说啊,爱情,要么让人哭,要么让人笑,要么让人哭笑不得。
31、 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
32、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
33、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34、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叶圣陶
35、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
36、教育方面,宜将儿童所固有文艺家的宇宙视善为保留,一方固须使其获得实际生活所需的知识,一方更须以艺术的陶治培养其直觉、感情和想像。
37、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38、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要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的应用,一辈子也用不尽。
39、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
4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春秋)管子
41、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42、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43、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44、“逐句讲解”的教法却只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瓶子或袋子,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一切都得靠老师来讲解,来灌输。这种方法总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学生看;老师写,学生抄”,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5、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46、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47、教育工作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抓,才能使学生受到更多的实益,打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
48、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
49、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50、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51、 陈的母亲叫张红,贵州师范的教授。张红带了30年学生,她有个习惯,每学期迎接新生的班会上,都会讲一个山村丫头李粉翠的故事,丫头自小丧母,父亲痴呆,靠吃百家饭长大,奋斗到现在,已是三所希望小学的校长。
52、教师要使自己的教育活动真正有益于学生,有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之间就要团结合作,互相配合。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