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2、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4、曹髦急了,高喊:“我是天子,谁敢拦我!”挥舞着宝剑,左右乱砍。司马昭一边的将士见小皇帝赤膊上阵,不知所措,只好小心躲避,不敢进逼。宫中士兵和仆人们见状,又聚集起来,向宫外继续前进。两边军队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开始胶着。曹髦认为这是上天保佑曹家,自己身为天子,天下无敌,更加起劲地舞剑向前冲。
5、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6、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如果孩子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想取得好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
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8、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9、✍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的句子,句尾语调上升,常有疑问词“呢、吗、呀、么等等”句尾用问号。
10、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11、楚军原本就惊惶不安,当他们听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楚歌后,更是以为刘邦已经占领了楚地,都无心打仗。看到这种情形,项羽感到十分凄凉,渐渐失去了斗志。在他最宠爱的美人虞姬拔剑自刎后,他带领仅剩的几百名将士突围,最终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12、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13、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浓烟淡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14、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15、 公元249年,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兵变”,夺取了大将军曹爽的大权。其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皇帝曹芳心生不平,愤恨不已,大臣李丰和许允谋划讨伐司马昭,怂恿皇帝写下“衣带诏”,可惜曹芳暗弱,迟疑不决,以至于司马昭先发制人,诛杀李丰等人,废齐王曹芳。之后身为宗室的曹髦被立为新君。
16、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善于带兵打仗。刘邦从实战中加深了对韩信的认识,经常同韩信探讨带兵打仗策略,同时评论诸位将军带兵能力。一次刘邦问韩信:“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如何?”曰:“臣多多益善耳”(《史记·淮阴侯列传》)。这段对答说汉王问:“以你之见,我能带多少兵?”韩信答:“你最多带十万。”汉王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兵?”韩信答:“我多多益善,”即越多越好。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归纳成“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17、(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18、✎例如:一只一顶一个一打帽子一条一尾一串一斤鱼一颗一粒一堆一串一把一吊葡萄什么量词同什么名词相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如凡是小而圆的东西,如珍珠、米、葡萄、小石子等,可用量词“颗”;凡是细而长的东西,如竹竿、长枪、香烟等,可用量词“支”、“根”。
19、解释:赤壁之战前,为了打败曹操,黄盖主动要求周瑜使用“苦肉计”,把自己打得皮开肉绽,以便使自己诈降曹操,然后里应外和,火烧曹操的战船。用来形容互相心甘情愿。
20、另外除了单个量词的运用之外,量词的重叠也是一个必会的知识点,但是在掌握了单个量词的运用基础上,重叠就已经很简单了。
21、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22、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23、个、头、快、匹、条、斤、名、位、群、座、口、阵、双、本、道、把、份、根、次、列、架、栋、辆、台、片、轮、只、棵、颗、朵、艘、场、对、封、张、件、所、杆、瓶、顶、项、幅、部、支、枝、首、尊、堆、钩、叶、弯、缕、伙;
24、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