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以,当我们守候在年迈的父母膝下时,哪怕他们鬓发苍苍,哪怕他们垂垂老矣,你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很幸福。因为天地无常,总有一天你会失去他们,会无限追悔此刻的时光。
2、在《素面朝天》中,毕淑敏确立了自己的审美观。自然即美。
3、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4、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5、 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请记住这一刻!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我们。那我们岂不是拥有了更多的幸福!(毕淑敏作品)。
6、由此看来,偶然的阿里经历,必然成长了毕淑敏的精神生命,使得毕淑敏的作品不仅能震撼人心,还能照亮人心。尤其在今天这样物欲横流的时代。
7、其实,爱是很难描述的一种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毕淑敏,《爱怕什么》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犹如水晶与玻璃的区别。
8、——毕淑敏,《心灵七游戏》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这只是你心灵的感觉。是的,我很重要。
9、 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10、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毕淑敏《提醒幸福》
11、正因为如此,她的散文特别强调生命的自然,强调生命的自然而然。
12、肖玉莲、朱瑞阳、游星,这三位女性对爱情的执着态度传达了毕淑敏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13、在作品中,毕淑敏以一名医生严谨客观的态度,为读者描述了真实的死亡过程。更以一个女作家的身份,为我们塑造了充满爱心,为维护人的尊严而尽心竭力的人物形象。富有强烈事业心的院长;后悔选错职业而又尽心尽责的齐大夫;在肮脏与死亡的映衬下,发现生命的美丽与优雅的护理员小白等等,他们护卫着生命的尊严,体现了死亡现象背后所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之美。让人明白对他人的爱护与关心,也是对自身价值与尊严的肯定,更是对人的生命的超越。这对我们这个最忌讳谈论死亡的民族来说,显然是有超前和挑战的意义。
14、精彩片段: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太多太多。它们像骨髓,流动在最坚硬的地方。当我们说某某像个女人的时候,我们已使女人抽象。当我们说某某像个男人的时候,我们指的其实是一种类型。剔掉了世俗的褒贬之意,原野上剩下了孤零零的两棵树。两棵树都很苍老,年轮同文明一般故旧。它们枝叶繁茂,上面筑满鸟巢。
15、生命,这难道不是所有文学一个最永恒的话题,只是没有人能有她认识那么深刻。
16、从哲学层面上来说,“你”“他”都是和“我”相对而言的,没有“我”,也就不存在“你”,也不存在“他”。
17、周总理有两句诗: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8、如同王蒙所说,毕淑敏“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她有“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面对这个愿意用书用力紧紧握住你的手的人,是读者的幸福。
19、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我们的地位可能很卑微,我们的身份可能很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
20、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毕淑敏,《造心》本文来自:在生和死之间,是的人生旅程。
21、他既为客,就是你拒绝不了的。所以怨天尤人没有用,平安地尽快把客人送走,才是高明主人。
22、毕淑敏的作品中,充满了生命和死亡,倔强和孤独。有意思的是,在这些灰暗的话题中,即便在谈论死亡这样冰冷的话题时,毕淑敏身上的温暖,也让我们感觉到灼热。
23、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西方理性哲学发端的源头;但是康德说他这句话不够严谨。因为“我”也是先验的,“我”不可知。既然“我”是不可知的。那么,“在”与“不在”就无从说起。海德格尔更进一步,直接反问:什么是“在”?如果“在”没有意义,那“我”和“思”,就全是废话。
24、这就是毕淑敏作品中的孤独,以及因这种孤独而产生的伟大。
25、是的,我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勇气这样说。
26、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27、昆仑山上当兵的经历,医生的身份与心术,加上自幼大大的良民的自觉,使她成为文学圈内的一个新起的、别有特色的、新谐与健康的因子。”
28、幸福是因人而异的。自己早已在很久以前就关注到“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了,当时得到的结论是:幸福就是和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幸福就是在炎炎夏日可以吃到清凉的西瓜;幸福就是受伤时能够得到家人的呵护。这就是我当时所注意到的幸福。
29、毕淑敏回忆说:阿里生活给了她生命的根。“我之所以关注生命与死亡,原因始于我在阿里的冥想,年轻时我有一段在西藏阿里的经历,正是那里的严酷使我开始思考起人生本质这样严肃的问题。感谢阿里的寂寞,可以肯定地说,我找到了答案。
30、 《孝心无价》
31、小小的毕淑敏,信守生命的本真,尤其害怕被崇高,为此,她想尽办法拒绝这种崇高。
32、 《常常爱惜》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