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意: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学问。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③。”(《里仁篇第第二章》)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5、(文字整理:许天熙、熊辉、李笑雪、李恒、袁自力、张梦源、黄莹、叶秋滟、冯兰琦、杨梦阳、向秦、罗丹、高铭泽;字音校对:岳文可、高铭泽;全面校核:张树成)
6、 曾经有人认为李泽厚是我们中国的一个很高的荣誉啊,因为李泽厚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我们中国当时20世纪有两个人获得过这个荣誉,另外一个就是冯友兰先生,他在30年代也当选过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那么在80年代,具体是哪一天这本书里面没讲,但就是在80年代。当时李泽厚是一个普通的研究员,虽然在思想上引领了当时的中国的思想潮流,但是他在官方不一定被认可,所以他的思想是处在沉潜这样一种状态之中,对年轻人特别有影响。像今天一些所谓的很有名的,像刘小枫,邓晓芒这些还有很多,都深受李泽厚的影响,当然我也深受他的影响,他的书基本上每出一本我都买来疯狂地阅读。《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我想这里一定有人读过对吧,还有《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那么后来他居然出了一本《论语今读》,当时我都惊呆了。我最早看的不是这个本子,这个是我第二次买的另一个本子,这个是2012年有一次我在北京中共中央d校学习的时候,我在他们书店里边买的,七年前了吧。我前面读过一个本子,是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心想李泽厚你还注《论语》啊,我感觉很奇怪。因为李泽厚啊对我们影响很大,他的书经常读,而且对他的思想,他的脉络是比较了解的嘛。他原来研究康德,后来希望把康德和马克思结合起来。他原来是批判儒家的,但是后来我们都知道,他在中国思想界影响极大嘛,因为特别的一个事件他就到了美国。到了美国之后,他就讲中国文化,然后获得了很大的荣誉。后来我才知道《论语今读》是他在美国大学里向美国学生教书时写下来的。(论语有名的句子有哪些)。
7、1687年巴黎发行的《孔子生活与成就》一书,ProsperoIntorcetta著
8、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篇第四》。
9、北岸诵佩索阿《我是一个牧羊人》作者:佩索阿
10、大意:我不是生来就通晓万物的,我的智慧是我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勤奋求来的。
11、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篇》(论语有名的句子有哪些)。
12、 大家接着看《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个地方也很有意思,你看朱熹怎么解释啊,他说:“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这又出现了一个“理”字,这是第二次出现。什么是义啊?义就是天理。我们为什么要讲义啊?当然这个“义”与今天的正义是否一样我们还要讨论。我以前写过一篇小文章,叫正义辨析,我认为中国的“利”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而“义”是以他人为中心的。讲义气呀,要舍己为人、舍生取义,对不对?舍生取义是以他人为中心的,这个是不一样的。正义你比如说市场的交易,对不对?什么意思呀?就是你该得就得,不该得就不得,该得没得,不该得得了,那都是非正义的,这就是古老的正义观,这叫自然正义。我们中国人讲的“义”它不太一样。但是朱子在注释“义”的时候说:“义者,天理之所宜。”其实就是一个当然之理的意思,对不对?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呀?为什么要“君子喻于义”呀?你君子你的生活就应该以他人为中心,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些都有很多,只是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其实没有讲到“理”的地方都是有“理”在里头,只是说它没有出现这个字眼而已。我们循着这个思路就可以把《论语》读一遍。
13、北岸老师精彩诵读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李清照
14、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秦伯》,一般人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理解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
15、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篇第四》。
1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17、大意:当父母双亲还健在的时候,不要外出。实在非要外出不可的话,你将要去的地点也要让父母知道。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第一》)
19、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第四》)
2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1、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