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3、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4、译:事从心出,心随欲来,如果不从心欲的细微处观察事物,我们往往会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骗。纵横古今中外,详细考察事情的成败得失。如果深入观察,就会发现。事情的发展往往是被人的心欲所控制。
5、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6、译:不要见到财利就做有损于大义的事,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决不改变自己的志节。
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
8、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9、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10、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1、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下达命令,群众也会自觉去做;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下达了命令,群众也不会服从。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重道远)
13、语出《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5、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16、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1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出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学习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艺,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8、 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全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9、吃饭不求饱,居住不求安逸,勤于办事,慎于说话,接近博学德高之人,这就可以称为“好学”了。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 曾子说:“士一定要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的责任重大,前路遥远。把实现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是很重大吗?奋斗一生,死了以后才停止,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21、所以,年轻人不要慌,世界那么大,想去看一看的,和父母沟通好,就大胆去吧。
2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4、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25、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7、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30、用道德去教化人民的言行,用礼仪制度去统一百姓的思想,人民百姓不但会有这羞耻之心,而且会变得懂规矩了。
31、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同样因为这句话,孔子一到现代社会就背上了“不尊重女性”的黑锅。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