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件事情是在职业高中参观,看到他们的工具箱里都分门别类,放得整整齐齐。我很意外,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工具箱都是乱七八糟的,而那里是一箱箱一层层一排排都是如此整齐,一丝不苟,我很震撼!后来我发现,在所有的学校、幼儿园,哪怕是教室里一个小小储藏室,里面的物品都是一箱箱一层层一排排整整齐齐。他们对生活一丝不苟,这样的一种习惯深入到他们的血液中,成就了以简约和优质的芬兰制造。
2、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3、 王阳明于是笑着说:“看来你还有最后的羞耻心,这何尝不是道德良知的表现?其实,你也有良知。”
4、郑念出生于名门望族,自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温馨的成长环境让她修炼出一颗纯洁、平和的心。
5、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所有善恶全是人强加给它的。
6、开国伟人因他参悟到政治智慧和军事谋略;梁启超读曾国藩,收获了一套家庭教育良方,所以他一门九子,个个才俊。(王阳明名言十句(精读)修心)。
7、今年6月,我校60届校友周永权、65届校友袁菊凤一对伉俪回访母校。周永权校友曾任中国航天四院航天行为规范总设计师,爱人同样是高级工程师,都是中国航天专家。两位校友在秦岭的崇山峻岭、甘肃内蒙的茫茫大漠里无私奉献一辈子,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怀着崇敬之情,我问两位校友:一辈子远离家乡,对当初的选择后悔吗?两位老人说:奉献祖国,无怨无悔!
8、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2个圣人,就是孔子和王阳明。王阳明是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9、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10、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1、接下来的课程,还是「故事+心法」,核心是心法,人物只是案例。第二季的时候有学员说,能不能把故事再减少一点,心法多讲点。
12、我刚才讲到中西方思维上的差异,西方的哲学核心是理性,就是描绘理想的制度是什么,世界应该是怎样,很少站在一个人应该怎样修养内心来改变世界。西方的大牛最多也就是说说自己成功之后心智成长了,很少谈到自己是因为个人修为到了一定境界,所以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13、译文: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14、我吸引我的是曾国藩家书里面有一个完整的曾纪泽成长历程。因为家书是按年份编的,把曾纪泽的部分抽离出来,那简直就是一套完整的教书育儿的心法。
15、有成就的人,从结果看,大都具有传奇人生,像是幸运儿。但从过程看,绝大多数有成就的人走过的道路都崎岖不平,他们吃尽了苦头,流尽了汗水。他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入史册,用的不是笔,而是生命。孔子说:“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一语道破了他奋斗一生的乐观情怀。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谈到他的人生经验时说:“我的经验压缩成两个字是‘勤奋’。再多说两句就是:争分夺秒,念念不忘。”那些在全国乃至国际运动会上获得金牌的运动员,不论是从事哪一种项目的,也不论是男还是女,在通向金牌的道路上,他们经历了无数艰难曲折和困苦,付出了无数辛劳和汗水,正如人们所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适用于所有成功的人士,适用于所有想做事、做成事的人。
16、责任感是什么?从大处讲,就是一个人不仅为自己而活,他要利己,更要利他人、利集体、利社会、利国家乃至利天下。这样的人,在中学时代往往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从“小家”走向“大家,从“小我”走向“大我”,自觉地把自我的发展成长与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利益与命运联系在一起。
17、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培养德性,这是为人处事的基础。德者,形而下;道者,形而上。德者是实践行为的准则,易于落地执行,用来规范自我、精修善思、持续精进。道者,为人处事的意识精神文化层面的升维认知,源于内心精进的修行和开悟。
18、10《关尹子》春秋·关尹——九阳至极,大道其成
19、1《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画史之祖,遗泽千秋
20、《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修生养心立德就是从当下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开始着手。活在当下每一刻,时时省察自己,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吧。以最好现在等待未知的未来。
21、1《九章算术》汉·张仓——一问一答,百题百解
22、1《天工开物》明·宋应星——天工巧夺,开物成务
23、读书可以变化人的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骨相。曾国藩说读书与看书之不同:“看者攻城拓地,读者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事,不可阙,亦不可混。”实际是说看书是在扩大知识面,是泛读的范畴;读书是巩固、消化吸收已有的知识,是精读的范畴!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