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在谈论政治,这个孩子可能今后对政治感兴趣;你在抱怨,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充满抱怨的情绪。你在家庭发生的一切,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说要有亲子共读,要有亲子之间充分的交流?我们很多父母亲都以为不要跟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你说的所有东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会成为构成他大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现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挣钱,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会忽略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些父母可能简单的认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先进的学习工具就是对教育的投资。其实不然,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是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完成某项任务,即使这项任务带有挑战性,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正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最后,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世界上,没有一条缀满鲜花的路铺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果子,去体会种种成功的欢乐,谁也躲不开那生活中必然会有的失败和挫折。
3、家庭是儿童性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理解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因此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潜质是这个年龄阶段构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构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到达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到达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潜质。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潜质。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领悟。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刻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之后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能够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习并领悟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到达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潜质差异很大,近于白痴,因此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4、(泪)看完才知道你花的钱有多冤!淘宝京东购物必看!!!
5、所谓家园协同,最优秀的孩子未必出自于最优秀的家长,但一定大多出自最上心的家长(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
6、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要适时得去安慰和鼓励。当孩子取得成功时,要跟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7、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所有的事情都给他准备好了,所有活都不让他去干。结果,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可以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只有17%。而认为应该做家务的,应该自己管理自己事情的优秀的孩子占了92%。让孩子管理自己事情的能力,最后会帮助他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这个结论对很多父母是有很重要的启示的。
8、⊙兴山县教育培训研究中心杨菊孝:学做欣赏孩子的好父母
9、⊙永远做快乐的孩子王——记宜昌《家长报》王功华老师
10、安全是重要的,但是希望更加重要,没有任何礼物比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更宝贵了!
11、在教育孩子对待学习的正确认识方面,父母的教育很重要。无论父母的文化程度是高是低,只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学习教育和引导,就会对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父母的只要适时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肯定、鼓励,孩子就更容易在学习当中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当孩子学习遇到问题和挫折的时候,来自父母的理解和鼓励都是孩子信心和勇气的最佳来源。
12、孩子在上学以后,虽然有大半时间在学校,但是也有很长时间过着家庭生活。亲子之间的互动沟通、家庭氛围及生活起居方式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重要因素。这时,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来做:(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
13、作为家长,家庭教育的关键究竟是什么呢?是仅仅作为学校的辅助?还是应该作为学校的补充?除了协助学校一起增加孩子的知识之外,是否还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事情需要由家庭教育承担?
14、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地方,也是孩子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当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年轻的父母们社会压力大,工作忙。多数学龄前幼儿都是由祖辈抚养,或者是请保姆帮忙。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便把教育孩子的重任推脱给了老师,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从他(她)呱呱坠地之时,到蹒跚学步,入园之前的一切行为习惯都是来自于家庭。
15、我认为整个教育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远远不够。我们要自觉地意识到:尊重童年。童年本身是一个最神奇的阶段。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我们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会变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教育是一种信仰,一些基本理念的建立,对儿童的基本认识,或者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整个家庭教育的起点。
16、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17、孩子来到家庭和你成为一个共同体,这就是人生的缘分,怎么样能够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事实上我们知道,当孩子真正离开你的时候,你想和他在一起也很难了。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关键的,为什么呢?
18、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应更加注重孩子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习成为孩子发自内心的需求。而强迫性的学习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19、而监督孩子做作业,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再加上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这无异于给孩子的思想下毒。
20、孩子的学习成绩好的背后一定是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那如果家长能够做孩子的学习力导师,发现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和长处,不断的去鼓励他的优点,鼓励辅导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学习能力是一种受益终身的能力,这是辅导和帮助是家长给孩子的一生的礼物
21、我们看待社会上那些有礼貌、有教养、有文化、有谦卑、有胸怀的人,往往会说他家教不错,什么样的家庭把他教育得这么优秀。同样,无素质无教养、碌碌无为、无恶不作等品性比较坏的人,往往也会说他没教养。这些好或坏,在各个年龄段都折射出不同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深刻影响。
22、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才是孩子最需要父母肯定的时候,因为那是他最脆弱的时候。当然这时不能肯定他所做的事,而是让他知道,不管他所做的事情如何,在父母心里,他都是父母的好孩子。
23、教育工作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在家庭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是活的教材,父母要善于利用。父母亲跟孩子生活在一起,除了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以外,还要学习各方面有关教育的知识,遵循教育的原理来教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需要父母有耐心的去引导,如此才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光明的希望。
24、生活中孩子挨打可以说是在平常不过了,也许父母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孩子也格外怕被家长打。因为挨打不仅是孩子身体上的创伤更是孩子心理上的负担,孩子挨打的时候不会想自己挨打的原因,他们往往在想如何逃脱处罚,从而并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
25、对孩子的尊重不等于放纵,关爱更不等于溺爱。父母对孩子的过渡溺爱,使得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想要什么就应该得到。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观,使得孩子一步入社会受到一丁点打击就会萎靡不振,产生抑郁、人际关系敏感、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例:妈妈对明明说:“儿子,你是妈妈唯一的宝贝,是妈妈的一切,妈妈愿意为你做最大的牺牲。”结果,明明4岁了,妈妈还是整天喂他吃饭,给他穿衣穿鞋。明明上幼儿园了,他却这也不会做,那也不愿学,而妈妈还是一如既往的替他做事,这样下去渐渐地会使明明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他将面临一个陌生的世界,而逃避应负的责任,使他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
26、成人学校是有领导,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门教育场所,拥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在培养学生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学校教育仍然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提高育人质量。因为孩子即使入学后,大部分时间仍在家中度过。还因为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一个人交几十名学生,且精力和时间都无法与父母相比。
27、孟母三迁,迁的是外界环境,变得也有内在的家庭环境。氛围对一个人而言,影响力很大,良好的家庭氛围之下,孩子的塑造才能够更加完善。
28、父母跟孩子沟通时语气要温和,态度却一定要坚定。有时可以尝试像朋友一样的谈话方式,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在跟孩子谈话的过程中,应尽量不使用命令式的口吻,因为这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会使孩子排斥跟父母进一步的沟通。
29、想一想,一般的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呢?孩子做了优秀的事情就奖励他,成绩好才能被夸奖;相反,一旦成绩不好,或者做错了一些事情,整个人都会被父母完全否定,于是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收到一个信息:他个人的价值取决于自己做的事情。
30、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建议爸爸妈妈们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31、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联、抚养关联、情感关联,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应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靠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理解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构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兄弟姐妹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状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钟爱说:“我父亲是这样说的。”或“我母亲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理解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联,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联。在这种关联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联中构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联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正因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主角: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务必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理解父母的教育。
32、孩子内心的需求,必须通过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才能了解,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渠道一定要畅通。父母亲可以在日常中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通过观察孩子的言行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也要经常跟孩子聊天,看看孩子内心都需要什么。这是父母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依据,也是亲子之间联系的纽带。
33、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34、从出生到进入学校前,一般家长都重视子女的关爱和教育,他的孩子上学以后取得家长就如释重负似的,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几乎全都推给学校,就是特别是现在,许多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更是无法顾及。
35、通过对父母做的调查发现,父母首先知道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其次是孩子喜欢哪位老师,孩子喜欢什么课。父母亲没有走进孩子内心去,不了解孩子到底有什么愿望,不了解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的事,孩子到底崇拜谁?说明我们父母亲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状况。
36、孩子从出生到到进入社会,到结婚生子,到生老发白,各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孩子们的很多教育启蒙都是来源于家庭。而孩子后期教育,很大程度上也会慢慢回馈到家庭。自始至终,家庭教育都存在着,影响着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37、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孩子的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
38、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一个孩子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9、人格,或者叫性格。是指一个人独特的处事模式、思想模式和情绪反应的总称,也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重要特征之它是决定一个人做或者不做一件事的关键。性格,是行为的指南针,也是人生的基石。
40、当一个人内在种下了"无价值"这种病毒后,他仿佛有着一颗玻璃心,一点小的挫折就会有深深的挫败感,轻则放弃自己的事业,重则放弃自己的生命。就算勉强活着,也是脆弱不堪,与这样的人相处,你会苦不堪言。
41、● 主播:DJ凯特。NLP学院网主笔团作者,喜马拉雅认证主播。
42、凡是父母采取积极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高的。父母养育方式是比较消极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跟父母的养育方式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43、大拇指育才幼儿园位于伍家岗区东艳路城洋景苑小区内,系伍家岗区首批普惠性示范幼儿园,伍家岗区二级示范园。占地面积3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650多平方米,户外活动面积2000多平方米。幼儿园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认真做好体育教学工作,以篮球作为本园体育特色,以“健康伴我成长”教育思想作为特色活动主导思想,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态度,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44、据说马云高考时数学也才19分,复读两年后才勉强考上了杭州师范,按当今家长的普遍标准,他早已输在了起跑线上。
45、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