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谚是我国农民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生产实践经验。农谚有字句简练、音调自然、通俗易懂、容易记忆等特点,易被农民接受和流传,是普及、传播农业科学知识的一种好形式。我国农谚非常丰富,各地广为流传,但有很强的区域性,故在编写时主要收集河南中原农村流传的农业谚语,并把这些农谚按土壤、肥料、水利灌溉、耕作管理、农业气象、小麦、玉米、大豆、花生、二十四节气八个方面分类加以整理和注释,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2、麦锄三遍没有沟,麦盖三场被,头枕蒸馍睡。麦苗浇水,白馍到嘴。
3、小暑大暑:“一年十二个月,只有六月热”。六月大小二暑相连,每年最热的三伏天,大部分年份初伏、中伏都在六月,万荣十年九旱,伏天是麦田深耕蓄水的大好时机。“伏天深耕田,赛过水浇园”、“头伏一碗油,中伏半碗油,末伏没有油”、“要想吃白面,伏里犁三遍”。是说伏天要抓紧深翻,做到“蓄尽天上水”。在种植方面,要把握好时机。“头伏萝卜末伏菜(油菜),中伏种的好白菜”、“入伏十八天,种谷十八亩,打谷十八石”。这时复播种谷还会有好的收成。
4、立罢秋,寸草结籽。立夏不出(麦)头。立夏不下(雨),高挂犁耙。
5、立镰芝麻卧牛黍,高粱就得四遍锄。高粱锄三遍,麦子都不换。
6、种豆子,豆秸不能长的很高,如果到了人的脖子那么就打不来几个粒子了;庄稼本来就有密度要求,所以不能长太高;而且都长了豆秸营养也长不到豆子上,所以不长豆粒了。
7、磨镰不误砍柴功。年年防灾,时时防虫。宁愿饿断肠,不能吃种粮。
8、麦出不怕草,就怕坷垃咬。与农业有关的谚语稻要河泥麦要粪。
9、谦虚与骄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满瓶不动半瓶摇。好汉不提当年勇。
10、科学种田,越种越甜。腊月雪满天,来年麦子堆成山。涝年排,旱年浇。
11、水是庄稼的血。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在农作物及农产品内也都含有水分。如番茄、黄瓜、西瓜等含水量达95%以上,草本植物的叶片含水量达80%以上,就连风干的谷类种子也含有12-14%的水分。水还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它与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新陈代谢、养分吸收、运转、调节体温等,都是在水中进行的。由此可见,庄稼确实是“有收无收在于水”。
12、农业谚语内容丰富、广泛、深刻、全面,与节气相关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流行全国各地的二十四节气顺口溜,千百年来一直唱响在万荣大地,且代代相传。从农历方面来说,每年十二个月每月有两个节气。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