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子夏1)曰:“贤贤(⑵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阳货篇第1-26章
3、由于《论语》是语录体,记录的是孔子和门人的言谈,二十篇(含492节)每篇每节讲的话题都不相同,内容比较散,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所以《论语》的篇名不使用归纳概括的方式来命名。 那么这二十篇到底是以什么原则来命名呢?(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
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6-20章
5、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6、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6-20章
1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里仁篇第21-26章
11、哀公问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合彻乎?”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2、(⑵)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论语二十篇全文原文)。
13、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14、(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6、(6)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17、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缌缌、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缌缌,兄弟怡怡。”
1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乡党篇第1-27章
2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1-15章
2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季氏篇第1-14章
22、◆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1-15章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