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思录》 儒家思想代表作 明天理,正道统 朱熹 ( 南宋1130-1200)
2、内容简介:本书的前三部分是要解决现象学本体论的基本观点问题:萨特确定了存在的范畴,确定了自为的存在的结构与特性及其存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后面两部分主要探讨自为的存在与其他的自为的存在...
3、本书是目前唯一一本涵盖整个PPE方法的教材,完整介绍了PPE专业学生研究社会和政治问题所需的基本分析工具和概念,该新版考察了作为政治哲学和社会科学基石的理性选择、战略分析、社会规范和集体选择的核心方法,非常适合希望学习PPE方法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哲学书籍人生必读)。
4、《哲学与宗教》(1804)是谢林的“同一性哲学”时期的代表著作之一。
5、阅读《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会让我们产生加持气场的愉悦感受,也会让我们的脑子变得清明。那独特的反问对白会让我们跟着叙述走,和年轻的迷惘的丹·米尔曼一起思考,一起展开心智与心灵的神秘探索。
6、◎死终究是令人恐惧的,不恐惧的人甚少,凡是能够豁达的人必是大家。既然死是终究不可逆的,生才显得重要。所以,若要知生必先知死。
7、《社会契约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它正确回答了历史进程提出的问题:法国命运的航船驶向何方。
8、◎《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退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
9、Nietzsche:Philosopher,Psychologist,Antichrist
10、帮你掌握如何用金字塔原理思考、沟通、管理下属和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性、条理性;掌握表达规范动作;沟通准确高效,效果好、效率高。(哲学书籍人生必读)。
11、对主角蒙泰戈来说,这一切再正常不过,直到某天他窥探到旧日的一隅。
12、重要的人离世带来的悲恸是人类生存体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哲学家们很少深入研究这个主题。这本书具有开辟性意义,提供了对悲恸的全新理解。人的悲恸往往是哀悼某个与个人身份认知有紧密联结的人的逝去。这份身份认同不仅寄托于熟识的人,也可能是并不认知但对自己很重要的人,譬如偶像。本书作者认为悲恸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机会:促进个体认知的成长,以及激发对人际关系的感悟。
13、文明是错综复杂又很不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建立起来很辛苦,摧毁则很容易。
14、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年1月6日载《卫礼贤:中国文化的使者》,作者为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张文智
15、哲学课可以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在哲学课上,首要目标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哲学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傅佩荣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他开设的这门《哲学与人生》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程”。
16、投资,如果没有知识储备为基础,那注定就是个韭菜。
17、看起来诙谐的故事却无法掩盖悲伤的本质,使得读起来倍感心酸。
18、◎小说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的假想的极权主义社会。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19、一个人的格局是跟他所处的高度成正比的。这本书是由被称为台湾“拿破仑”的著名作家何权峰所著。《格局》主要通过八大内容让你重新认识自己,审视生活:①你怎么看自己②你所认识的人③你说的每句话④你给人的感觉⑤你做事的态度⑥你经历的遭遇⑦你的每个念头⑧你的所作所为。
20、《史记》 二十四史之首 读史明智, 司马迁 (西汉约公元前145-前87年?)
21、七分做人,三分做事。是一种处事之道,也是一种哲学。做事要先学做人,七分做人也说明了做人比做事更难,七分人加三分事刚好是十分的生活,也是一种刚刚好的圆满。
22、简介:书中记录了李嘉诚一步一步走来,在商界从崭露头角到让世人瞩目的商海沉浮。讲透他营销、战略、投资等全方位的经管历程,字字句句,全是恳切之言;一页一篇,全是血汗经验,无一不闪烁着李嘉诚关于商业、关于人生的大谋略、大智慧。
23、本书的研究以日本近世的易学为中心,通过江户儒学各家吸收、融合、转化与攻驳朱易的生动实例,揭示出朱子易学及朱子学对日本近世有关世界、自然及人间秩序认知与实践的基础性建构作用。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