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契诃夫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契诃夫变色龙)。
2、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个巡警,生着棕红色头发,端着一个罗筛,上面盛着没收来的醋栗,装得满满的。
3、一开始,警官答应要处死这只狗,严惩狗的主人。但一当人群中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时,警官立刻换了脸色,指责赫留金故意伤狗在先。
4、“不过也可能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他家院子里就见到过这样一条狗。”
5、师:你的见解与北大教授曹文轩先生不谋而合。
6、奥楚蔑洛夫认出这个人就是首饰匠赫留金。闹出这场乱子的祸首是一条白毛小猎狗,尖尖的脸,背上有一块黄斑,这时候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它那含泪的眼睛里流露出苦恼和恐惧。
7、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以其高度简洁的抒情艺术和文短气长的幽默笔法,在俄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
8、师:同学们的意思是通过语言描写可以看出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这个意思吗?
9、第五次判定(21—23段):“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作出判定的根据—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10、生: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和将军的态度完全不同,我觉得他是个欺下媚上的人。(生板书欺下媚上)
11、师:我认为作为警察,只要处理狗咬人的事件就可以了,为什么要说与事件无关的大衣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12、第四次判定是(18—20段):称是娇贵的动物,用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原告”受斥责。作出判定的根据—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狗!”
13、大语文京沪教师,全国签约名师,大语文和思晨写作沪上名师,两年指导作文10000+,《文学必修课》《乐死人的文学史》系列图书主编之东南大区教学副校长。
14、“你胡说,独眼龙!你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胡说?长官是明白人,看得出来谁胡说,谁象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我要胡说,就让调解法官审判我好了。他的法律上写得明白。……如今大家都平等了。……不瞒您说,……我弟弟就在当宪兵。……”
15、师:高尔基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契诃夫,我们一起读一下这段文字。
16、“你竟敢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说话声。“伙计们,别放走它!如今咬人可不行!抓住它!哎哟,……哎哟!” 狗的尖叫声响起来。奥楚蔑洛夫往那边一看,瞧见商人彼楚京的木柴场里窜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跑路,不住地回头看。在它身后,有一个人追出来,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开怀的坎肩。他紧追那条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抓住那条狗的后腿。紧跟着又传来狗叫声和人喊声:“别放走它!”带着睡意的脸纷纷从小铺里探出来,不久木柴场门口就聚上一群人,象是从地底下钻出来的一样。
17、从他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从他与达官贵人有关的人,甚至狗的语言中暴露他的阿谈奉承、卑劣无耻;从他污秽的谩骂随口喷出来揭开他貌若威严公正里面的粗俗无聊。
18、“将军家的厨师来了,我们来问问他吧。……喂,普洛诃尔!你过来,亲爱 的!你看看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
19、“这条狗象是日加洛夫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个人说。
20、“我自己也知道。将军家里的狗都名贵,都是良种,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 么东西!毛色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下贱呸子。……他老人家会养这样的 狗?!你的脑筋上哪儿去了?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上,你们知 道会怎样?
21、“不对,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的狗,全是大猎狗。”
22、“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育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23、契诃夫为了彻底剥下奥楚蔑洛夫的假面具,采用对比的方法,对他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24、“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
25、“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26、《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27、这时,他的随从说,好像这不是将军家的狗,他又开始“复色”,说“这样的小贱种,怎么会是将军养的”,说是该对“它进行惩罚的时候了。
28、师:读得非常好,不过这奥楚蔑洛夫实在不走运,刚一说完普洛诃尔就说狗的主人是将军哥哥。他接下来的话又该怎么读呢?
29、“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嗽着,动了动眉毛。“不错。 ……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 祸的人看看!现在也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
30、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一会儿额头冒汗,一会儿又全身哆嗦。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31、第六次判定(24—27段):小狗“怪伶俐的”,咬人咬得好,“好一条小狗”。
32、“不,这条狗不是将军家的,……”巡警深思地说。“将军家里没有这样的狗。他家里的狗大半是大猎狗。……”
33、“日加洛夫将军家的?嗯!……你,叶尔德林,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天好热!大概快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不懂:它怎么会咬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到你的手指头?它身子矮小,可是你,要知道,长得这么高大!你这个手指头多半是让小钉子扎破了,后来却异想天开,要人家赔你钱了。你这种人啊……谁都知道是个什么路数!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魔鬼!”
34、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他身后跟着个巡警,生着棕红色头发,端着一个罗筛,上面盛着没收来的醋栗,装得满满的。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35、第二次判定(9—13段):狗是无辜的;原告是“敲竹杠”。
36、小说运用社会环境描写。烘托了冷清、凄凉、人情冷漠、势利的社会氛围,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的真实写照。
37、那儿才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转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你,赫留金,受了苦,这件事不能放过不管。……得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
38、“嗯!……叶尔德林,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怪冷 的。……你带着这条狗到将军家里去一趟,在那儿问一下。……你就说这条狗是我 找着,派你送去的。……你说以后不要把它放到街上来。
39、 《变色龙》的艺术构思是巧妙的。平淡无奇的故事,能引起哄堂大笑。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建立在警察制度同广大人民矛盾的基础上的。通过警官对首饰匠被狗咬伤的事件的处理,揭发了警察制度同人民的对立,鞭笞了望风使舵、反复无常、谄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精神。在短暂的时间内,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最初,他摆出一副公正的面孔,企图收揽人心,决定惩办狗的主人,要教训不遵守法令的老爷。可是作家出人不意,掉转笔锋。人群中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于是奥楚蔑洛夫马上改变了态度,替狗辩护起来:“它怎么会咬着你?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吗?它是那么小。”这好像很突然,但完全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后来巡警猜断“这不是将军家里的狗”,这时他第二次改变了态度:“你呢,赫留金,受了害,那我们绝不能不管。”但是巡警对自己的见解怀疑起来:“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于是警官第三次改变了态度,他声色俱厉地骂赫留金是“混蛋”,“怪你自己不好!”巡警对狗的主人的两次推断,使得警官两度变色。
40、“将军家的厨师来了,我们来问问他吧。……喂,普洛诃尔!你过来,亲爱的!你看看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
41、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42、“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43、《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在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
44、“胡说,独眼鬼!你什么也没看见,你为什么胡说?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要是我说了谎,那就让调解法官审问我好了。他的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不瞒您说,我的兄弟就在当宪兵……”
45、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46、“他,长官,把他的雪茄烟戳到它脸上去,拿它开心。它呢,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无聊的人,长官!”
47、“你胡说,独眼龙!你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胡说?长官是明白人,看得出来谁 胡说,谁象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我要胡说,就让调解法官审判我 好了。他的法律上写得明白。……如今大家都平等了。……不瞒您说,……我弟弟 就在当宪兵。……”
48、也许是名贵的狗,要是 每个猪猡都拿雪茄烟戳到它脸上去,要不了多久就能把它作践死。狗是娇嫩的动物 嘛。……你,蠢货,把手放下来!用不着把你那根蠢手指头摆出来!这都怪你自己 不好!……”
49、生:文章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是非常萧条的,街上连一个乞丐都没有,而且百姓生活肯定不太好。
50、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是对上诌媚,对下欺压。但他却要装出一副正义、公允的面孔,总想以美遮丑,因此往往丑态百出,令人发笑。契诃夫为了彻底剥下他的假面具,采用对比的方法,对他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奥楚蔑洛夫对“将军”一家的谄媚和对“金饰匠”赫留金的蛮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种对比又是通过对一条小狗的褒贬来体现的。奥楚蔑洛夫为了取悦白己的主子,竟然连利用一条狗的机会都不肯放过,足见他的灵魂是多么的龌龊。
51、变的是对小狗、对赫留金、对案子的不同态度,是外在表现;不变的是他见风使舵,反复无常、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是内在本质。在他看来,是非没有什么客观标准,谁地位高,权势大,谁的话就是标准,就是真理。这是沙皇制度训练出来的一条好狗。
52、立思辰大语文上海分校教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学士,挑战杯国奖获得者,庖丁阅读及大语文中高年级金牌教师,上海分校王者班教师,上海分校浦东旗舰校校长。
53、“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嗽着,动了动眉毛。“不错。 ……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 祸的人看看!现在也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等到罚了款,他,这个混 蛋,才会明白把狗和别的畜生放出来有什么下场!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你去调查清楚这是谁家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得打 死才成。不许拖延!这多半是条疯狗。……我问你们:这是谁家的狗?”
54、师结语:社会病了,有时候耗费很多人力财力都解决不了。但伟大的作家,也许可以通过文字,起到疗治的作用。
55、小说运用社会环境描写。烘托了冷清、凄凉、人情冷漠、势利的社会氛围,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的真实写照。多次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具体地凸现了警察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揭露了沙皇统治的社会黑暗。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对话描写。它通过个性化的语言,鲜明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十分强烈的讽刺效果。
56、《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57、“瞎猜!我们那儿从来也没有过这样的狗!” “那就用不着费很多工夫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多说了。……既然他说是野狗,那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58、师:这一段文字让你看到怎样一个奥楚蔑洛夫?
59、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60、立思辰大语文上海分校教师,湖北省2011届文科市状元,北京大学文学学士,
61、普洛诃尔把狗叫过来,带着它离开了木柴场。……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62、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63、传来了狗的尖叫声。奥楚蔑洛夫向那边一瞧,看见从商人彼楚金的木柴厂里跑出来一条狗,用三条腿一颠一颠地跑着,不住地回头瞧。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他追上狗,身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腿。又传来了狗的叫声,还有人的叫喊:“别放走它!”有人从商店里探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64、生:狗主人不同时,奥楚蔑洛夫对狗的称呼发生了变化,这让我觉得他有点欺软怕硬。
65、“莫非他老人家的哥哥来了?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来了?”奥楚蔑洛夫问, 他整个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可了不得,主啊!我还不知道呢!他要来住一阵 吧?”
66、妙就妙在这只小猎狗只会咬人而不能开口说话,它到底是谁家的狗,其身份只能由旁人去猜断。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小猎狗实际上是在借旁人之口舌在无声地导演着警官的变色“表演”。
67、巡逻中的督警奥楚蔑洛夫和随从穿过集市广场时,忽然听见有人在尖声大喊,于是他们朝喧闹的人群走去。原来,金银匠赫留金想用烟蒂去烫一只无家的小狗的鼻于,却被小狗咬了手指。
68、生:他的反复变化让我觉得他见风使舵。(板书见风使舵)
69、“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70、“他,长官,把他的雪茄烟戳到它脸上去,拿它开心。它呢,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无聊的人,长官!”
71、四下里一片寂静……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