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论语全文翻译完整版)。
2、④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3、15子入太庙①,每事问。或曰:“孰谓鄹②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4、试译:子张问如何搞政治,孔子说:“在位不知疲倦,办事忠实可靠。”
5、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6、其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7、微生高从邻居家讨醋给来讨醋的人,并不直说自己没有,对此,孔子认为他并不直率。但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却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而且加以提倡,这在他看来,就不是什么“不直”了。对于这种“不直”,孔子只能用父慈子孝来加以解释了。
8、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9、8•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3)?君子人也。”
10、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崇拜?”孔子说:“这可能是宽恕!”不要把你不想做的事强加给别人。”
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2、试译:孔子说:“晋文公耍花招,不正派;齐桓公不耍花招,正派。”
13、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14、试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一天到晚想啊想,发现没什么长进,不如学点东西。”
15、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行之哉?”
16、①攻:攻击。有人将“攻”解释为“治”。不妥。
17、 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18、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悦,远者来。”
19、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0、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21、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22、试译:孔子说:“不能结识行中道的,那一定要同时结交狂放不羁的和谨小慎微的了。狂放不羁的什么都敢做,谨小慎微的呢有些该做的事情也不敢做。”
23、试译:孔子说:“学习唯恐学不到,学到了又唯恐忘掉。”
24、6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