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曾国藩
2、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3、勿以而不为;做事乖尊师如尊亲,出则和邻,以行德义。
4、是故诚者,不欺者也。不欺者,心无私也。无私著者,至虚也。是故天下之至虚,天下之至诚者也。译:(所以,诚实,就是不欺骗;不欺骗,也就是心里没有杂念;没有私心杂念了,就能够做到谦虚和坦荡。所以说,天底下最虚心的人,就是天下最诚实的人。)(曾国藩家训最经典诗句)。
5、慎独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会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自己真实的本性,在欲望面前不动摇,在诱惑面前不贪恋。
6、曾国藩用一生告诉人们慎独对修身的重要性。慎独是修身的根本。
7、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则决不甘心为下流;有识则知道学问没有止境,不敢以一得就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看天,都是无识之人。有恒心则决无不成功的事。这三条缺一不可。译:(读书人读书,最重要的是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不会甘心落后于别人;有见识就知道做学问没有停止的时候,不敢有点收获就自满。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看天那样的人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不会有做不成功的事情。这三条对于读书人而言每一条都不可或缺。)
8、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译:(选择朋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情。一个人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跟他所结交的朋友是否才华出众、品性优良紧密相关,因此,选择朋友这件事情我们不能不慎重啊!)
9、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曾国藩
10、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1、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12、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3、身体好,一切皆可重来,身体要是垮了,那什么都垮了,再多的钱也难以换回健康。
14、 .............................................................
15、好的家庭是经营出来的,一个善于经营家庭的人,一定是个有智慧、有头脑之人。
16、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7、 第早。一定要早起,因为自然的规律就是早睡早起身体好。曾国藩一生以身作则,每到黎明就起床,一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曾国藩讲看一个家族的兴衰就看他的子孙什么时候起床。
18、任何时候都要有“知止之明”,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
19、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
20、曾国藩:所谓的运气差、没贵人相助,只因你没有实力,不够努力!
21、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22、饮食先让长者;兄弟互相助,留钱做什么:一戒是(晚)起
23、 第书。就是读书治学。读书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了,一来为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二来好学成风,成就书香门第,三来知书达理,修身养性。
24、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具要好师,好友,好榜样。
25、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6、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曾国藩
27、于是,曾国藩常常注重养生,他说“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28、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29、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
30、 第扫。要干净,要整洁。其实扫地也是一门学问,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人能够把地扫得干干净净,就说明他做事比较细心。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1、在穿着上,曾国藩和他的家人穿着平常老百姓一样的粗布衣服,只有一件天青缎马褂在新年和重大庆典上穿上;在饮食上,曾国藩不像其他当官的那样,满桌子山珍海味,而是每顿饭只有一个菜,这怕是搁在寻常百姓家也十分难得;在居住上,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出钱让曾国藩把旧宅翻修一下,被曾国藩霸气拒绝。
32、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33、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34、在穿着上,曾国藩和他的家人穿着平常老百姓一样的粗布衣服,只有一件天青缎马褂在新年和重大庆典上穿上;在饮食上,曾国藩不像其他当官的那样,满桌子山珍海味,而是每顿饭只有一个菜,这怕是搁在寻常百姓家也十分难得;在居住上,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出钱让曾国藩把旧宅翻修一下,被曾国藩霸气拒绝。
35、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藩"
36、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译:(气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主宰,在人体之内表现为精神,在人体之外表现为气色。)
37、不要将工作的角色带到家庭中,也不要将家庭里的角色带到工作中。做人找准自己的定位,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8、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译:(大抵天下没有完全无缺的人才,也没有完全无缝隙的交情。只要能将大的缺点改正,小的缺点包涵,也就可以了。)
3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40、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一封封家信,被后人装订成册,起名为《曾国藩家书》,此书至今流传甚广。
41、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42、逆境之时; 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
43、他之所以在官场顺利,“慎独”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他谨慎行事,三省吾身,慎独戒备,自在清净,对欲望很克制。
44、三乐∶ 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45、曾国藩是个懂得“知行合一”的人,他发现“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他常常在慎独的基础上辅之以行动。
46、第四句是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47、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48、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49、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