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格好的标准是文明其精神,身体好的标准是野蛮其身体,学习好的标准是自学自得。
2、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凡是不爱已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3、父母唯有不断进取,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去获得孩子的钦佩和敬爱。
4、把学生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当然教师对此也应加以强有力的引导。——苗体君(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名言)。
5、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
7、怎能从甜东西的种子长出来?在每个年龄上,性格都得转变,父母的劝告不宜多,且须谨慎从事,以身作则才是唯一有效的劝告。
8、路是走出来的,书是读出来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在生活中培养出来的;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9、多蹲下来听孩子说话,你看到的将是—个纯真无暇的世界!——阮庚梅
10、了解并欣赏孩子的特长,让孩子因自己的特长而有成就感。让孩子因成就感而凌云壮志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指点江山。
11、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学记》
12、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优秀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13、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14、家教名人名言种庄稼要不务农时,教育孩子要适时早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雪苏
15、培养孩子坚强乐观的心理品格,能为他们未来生活提供有力的支点。——李浩
16、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经验,而这些有限的教育经验又因为祖父母的溺爱和放纵而派不上用场。
17、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哪一种事业,都应当从小做起。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会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美)邓肯
18、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19、浅水留不住大鱼,笼里养不出雄鹰,把属于孩子的都给他吧,别总在后面唠唠叨叨,他自己的路,终归得自己走。
20、带孩子去旅游,去爬山,去逛公园,去看电影,这都是夸奖孩子最适当的方式。——张石平
21、沟通,是父母与子女心灵交流的桥梁;关爱,是父母与子女共享温情的殿堂;包容,是父母与子女和谐共进的引路牌。
22、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亲人间的他恨比蝎子还危险。
23、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学生怎样学习。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说,这些技能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识。--(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24、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奥地利)布贝尔,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英)欧文
25、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26、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27、谋生型父母必须让孩子体验父母劳动的辛苦和辛酸。
28、为妻子儿女制造幸福的炉边气氛,是真正崇高热情的人生。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
29、成功的教育是“虎父无犬子”,失败的教育是“母强子弱”。有修养的父母总是把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当作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
30、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比得上一百个老师。
31、让孩子养成大襟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和自己。种庄稼要不务农时,教育孩子要适时早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禀性,涵养天年,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子女,不论儿女孝不孝,但问自己慈不慈。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
33、谁能让孩子有主见又懂得妥协,既果敢又懂得顺从,谁就遏住了教育的关键。
34、不让孩子早产,也不让孩子过早地入学。孩子不能早产,因为孩子需要在母亲的子宫里获得足够的保护,让胎儿有了足够的抵抗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孩子不能过早地入学,因为孩子需要在家庭获得足够的保护,让孩子有了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中医的说法是:“争气内存,邪不可干”。
35、平时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36、美育是使人优雅的教育。过审美的生活,就是过有情趣的生活,过休闲的生活。“有很多工作要做是可耻的”(福克纳语)。
37、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38、谁能让孩子“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谁就掌握了教育的秘密。
39、把学生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当然教师对此也应加以强有力的引导。
40、儿童有生存权利、受教育权利和游戏权利。要看孩子将来素质如何,那就要看家长现在素质如何。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比得上一百个老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民主、和谐、勤劳的家庭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基本条件。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地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告诉孩子,你无论得多少分都是永远相信可以考一百分的人。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者配合起来,才能够使孩子健康成长。支持和配合老师的工作,在孩子面前树立老师的威信,请家长务必做到。专家曾经指出:现代教育要教会学生三大本领:一是会自己学习。二是会与不同人一起共事。三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生存。怎样和孩子交朋友?(1)倾听孩子的诉说。
41、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
42、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43、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早年教育决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里,好像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44、简单凝练的童话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45、在平时的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46、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
47、(张石平)我们在夸奖孩子时,应该不拘一格,因时因事而宜,以充分展示出夸奖的真正魅力。(张石平)明朝思想家王守仁语:“大抵童子之性,乐嬉游,而惮拘俭,如草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
48、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49、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陶行知全集》
50、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5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2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52、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卢梭
53、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
54、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55、想象与显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从中受到教育。
56、第三个步骤是建议,就是有道理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时应该给以建议。(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意志、品德、胸襟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57、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58、德、智、体是教育的目的;美、劳是教育的方法。劳动教育实际上隐含了主动做事和合群两层意思。美育与劳动教育一起构成教育的三大秘诀:一是过有情趣的生活;二是主动做事;三是与他人合作、合群。
59、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必须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更重视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家庭的归家庭,学校的归学校。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60、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61、轻视劳动教育,可称得上是一种“忘本”与“背叛”,因为教育原本起源于劳动。
62、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63、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
64、只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65、没有梦想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
66、从长远利益考虑,让孩子从小适度地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并非坏事,这对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许更有好处。
67、如果家长只有“威严”而不能让孩子“信任”,家长的教育就退化为教训。
68、“要想身体安,三分饥和寒”。饭前禁止吃零食,让孩子有足够的饥饿感。不能从粗糙的木桶中饮到甘露的人是不幸的。让孩子尽可能少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吃甜食而不节制的孩子,身体必不好,性格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必让孩子穿太厚重的衣服,孩子并不像成人那样畏寒。
69、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时期,大部分是生活在家庭里,而这正是孩子们长身体、长知识,培养性格、品德,为形成世界观打基础的时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70、教育幼儿除了要有耐心之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71、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72、没有一个朋友能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比得上疾病。
73、考身体耐力(不疲劳不头晕)。我们要从以上四个方面去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孩子最不喜欢什么家长?
74、(7)批评惩罚。孩子如果进步不明显,是因为教育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孩子,不是孩子难教育。学生文化考试考什么?考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75、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76、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72